專題: 感謝神•同在玫瑰園

2017年11月
策劃與撰稿:周簡艷珍、蔣若谷、李汪洵、周天駒、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不可知論者羅素以為,了解怎樣和不確定性一起生活,而不會遲疑、不知所措,是哲學能教給我們的最主要的東西。哲學又是什麼呢?按照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的解釋,是「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的學問。

這學問,既由古往今來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操持,也就有了各種的流派,而對人生之切要問題卻又莫衷一是!但是,生命所需之真正的救贖,是能在苦難之中確定地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而非紛紜的學說。

所以,耶穌基督在《聖經》中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這位偉大的創造主,道成肉身,來到人間,擔當我們的憂患,揹負我們的痛苦,捨身被釘十字架,讓人從罪中得贖。「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五十三章5節)

心靈自由

一位回教徒,在國家內戰時逃到西方,並在那裡成為基督徒;後來回到自己的故鄉,卻因信從基督而受盡苦楚,甚至面臨生命危險,但上帝卻要他留在祖國。《時代》雜誌的記者為此採訪他:因改信基督教而必須逃亡,值得嗎?他回答:「現在我雖然失去肉身的自由,心靈卻無比地自由!」

這,就是基督徒享有的屬天平安。其實,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豐衣足食、事事順心,因為世上沒有一個人能脫離人生風暴或是蕭索秋景,那麼人最需要求得的,應當是患難中的勇氣和智慧。著名的《幸福的密碼》問卷調查,也如此印證。

1988年,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博士霍華德金森,在研究了121名自稱非常幸福的人後,結論兩種人最幸福——淡泊寧靜的平凡人和功成名就的傑出者;20年後再次回訪,平凡者依然幸福,傑出者中卻出現了痛苦和非常痛苦的人,從而更新結論──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才是幸福的根基。

使人淡定寧靜的,唯有上帝──祂喜悅賜人勇氣和智慧,安慰絕望中的人:「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章28-30節)

同在樂園

神話語滋養的靈魂,不會絕望,也不懼怕只能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力量。英國人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就是明證。

他有一個理想:讓每一個人都有一本母語譯成的《聖經》,即使耕田的童子也能看懂,創造天地和人類的上帝啟示給人的話語,因那是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的活水源頭,可以享受有主同在的幸福。

那時,除了拉丁文《聖經》,不允許用其他語言翻譯印刷,丁道爾因此被羅馬教會和各國政府通緝。1535年,他在比利時被同胞出賣,於獄中度過18個月;1536年秋天,以異端罪被勒死和火燒,年僅42歲。

「我從沒有違背良心,竄改上帝話語的一個音節。今日即使有人把世上一切享樂、尊榮和財富給我,我也絕不會這樣行。」目擊者記載,他在離世前的最後時刻,呼喊著禱告:「主啊!願你打開英王的眼睛。」

75年後,丁道爾翻譯的英語《聖經》,成為著名的1611年詹姆士王版《聖經》的藍本。法國作家雨果說:「英國有兩本書:《聖經》和莎士比亞。英國造就了莎士比亞,但《聖經》造就了英國。」

有福盼望

耶穌受死、為人贖罪的真實歷史事件,激勵著基督徒。因著祂的復活,將人所懼怕的死亡噩夢一次性解決了,使願意信祂的人,享受「有福的盼望」:活在地上,有耶穌隨時隨事的扶持;日子走完,可以到天堂享受永恆的快樂;不再憂慮恐懼,不再流淚痛苦。

對於不信上帝的人,生命會是怎樣的景象?「我們進入、我們哭喊,這就是生命。我們哭喊、我們離開,這就是死亡。一天歡欣喜樂,一天憂傷哀悼,一切都在眨眼之間結束了。」法蘭西思想之父伏爾泰(Voltaire)如是描述。所以心慌意亂的人便想未卜先知,以為能給人安全感,但「自以為不需要上帝的人,其實只是偶像崇拜者。」

以別神代替上帝的,必愁苦增加。相信上帝的人,則因著信仰,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篤定祂顧念我們,今天怎麼恩待、幫助,明天也會照樣,就像每天早晨醒來,天一定會大亮,不會淹留在黑夜裡一樣可靠。

親愛的朋友,但願這樣的福氣,您也早日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