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 生命的糧

2017年10月
文/魏永達
圖/Belinda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聖經‧約翰福音》六章35節

烹飪,成為現代人主要話題,與政治體育分庭抗禮,並在傳統媒體及新興網絡上各領風騷。不少人甚至養成「手機先食」習慣,吃前先拿出智能手機拍照,與眾親友來一個虛擬世界中的分甘同味!

昔日,飲食是為填飽肚子,好有力氣工作。年輕時,生活在經濟起飛中的香港,家境清貧,晚飯餸菜不多,媽媽常說多吃點飯就能飽肚了。現在人人講究健康,注重體態,吃要吃糙米,甚至以「無飯(無主食)」為模範,家家爭作「無飯家庭」!可惜的是,人們著眼於身體的飲食,卻疏忽了生命的飲食。肚子是填滿了,但生命是否也飽足了?要知道,極端痴肥的人,大都營養不良;這個極具諷刺性的事實,正好反映了現代人的境況。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不是說生活的糧,也不是說物質的飲食。人的生命,不僅有物質層面,更有屬靈層面。耶穌並沒有否定物質的生命,祂說「我就是生命的糧」,是在用五餅二魚叫五千人吃飽的神蹟之後。耶穌能滿足我們身體的需要,也關心我們生活上的問題,但這並不是祂降世為人的終極原因,況且世上不是有其他的人或機構可以紓緩生活上的難題嗎?

耶穌來,是要解決生命的問題——生命從何而來、往何處去;生命是什麼、為什麼……這只有耶穌能解答!所以祂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唯有主耶穌能滿足生命最深處的渴求,因為我們「都是藉著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聖經‧歌羅西書》一章16節)。祂是生命的創造者、設計者,更是生命的目的,唯有回到祂那裡,我們才能尋到生命的方向;按之而行,便能真正飽足。

要小心的是,耶穌說的是到「我」這裡來,而不是「我的祝福」、「我的作為」。耶穌知道,要找祂的人中,不少是「因吃餅得飽」(《聖經‧約翰福音》六章26節),他們不是找耶穌,只是要找耶穌賜的餅,兩者有天淵之別!

如何能到耶穌那裡?只有一條路徑,就是信心!除了信心,別無他法。有人以為信心很抽象,很不合時宜,卻不知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運用信心。有誰上公車或飛機前,查看司機的駕駛執照及記錄?不也是憑信心把自己和家人交託給他們?有誰到餐館用膳,查核廚師的健康、廚房的清潔?不也是憑信心而吃?信心是眼鏡,讓我們看見肉眼所看不見的。信心是甘心放下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和有限,把自己交託給那無限的真神。

主耶穌在釘十字架前,在與門徒吃最後晚餐時,把面前的餅拿起來說:「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捨的」。人心的飢餓不因無餅,人心的飢渴也非因無水,而是沒有主耶穌!所以祂以餅比喻自己的身體,以葡萄酒比喻自己在十架流的血,要跟從祂的人「吃這餅、喝這杯」。是故,我們不能本末倒置,為了生活的需要而忘記了生命的需要。只有解決了生命的問題,生活才能更豐盛、更精彩!

親愛的朋友,請用信心到耶穌那裡,祂會叫你得嚐生命、生活的飽足!請用本刊決志表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