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銀髮族飲食

2017年9月
策劃與撰文:康錫慶、秦黃業玲、梁旭思、李飛君、周簡艷珍、蔣若谷、李薇、周天駒、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攝取營養

許多老人喜歡「粗茶淡飯」,認為飲食越清淡越好,營養學家則認為,老年人吃得過分清淡會降低體質,反而更容易得病。因此,老年人的飲食質量要好,食物要雜。依據台灣衛生署的飲食指南:65歲以上老年人,每日所需的食物為:五穀根莖類:2.5-4碗;肉魚豆蛋類:3-4兩;蔬菜類:3-4碟;水果類:2個;油脂類:1.5-3湯匙;奶類:1-2杯。

老年人體內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需要較多的蛋白質來補充所消耗的,應多吃雞、魚、兔肉、羊肉、牛肉、瘦豬肉及豆製品。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要遠「三白」,近「三黑」。三白指的是鹽、糖、脂肪;吃鹽過多易導致血壓增高、血管硬化,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三黑指的是蘑菇、黑木耳、黑米;蘑菇能防癌抗衰,尤其是香菇,可降血脂、血清膽固醇,預防骨質疏鬆。

飯菜調味

老年人味覺、食慾較差,吃東西常覺得沒有滋味,因此口味偏重,卻不利於健康。老年人的飯菜要少加鹽、味精、醬油;每天吃鹽以6至8克為宜。如果老人家有蘸醬油的習慣,將醬油加水稀釋,減少鹹度和鈉含量。

其實要想有味道,除了「鹹」味,還可以善用酸味或食材的香氣,讓料理少鹽卻美味。例如九層塔、香菜、香菇、洋蔥,用來炒蛋或是煮湯、煮粥;利用白醋、水果醋、檸檬汁、柳橙汁或是鳳梨等各種果酸味,變化料理的味道。

中藥材也可用來調味,像氣味濃厚的當歸、肉桂、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紅棗等,加少許來取代鹽或醬油。此外,老年人要少吃辛辣食物,多了容易造成體內水分、電解質不平衡,出現口乾舌躁、火氣大、睡不好等症狀。

不固定化

不同的飲食有不同的營養,但很多人都把營養固定化了。例如老人普遍缺鈣、鎂,說到補鈣,人們就想到牛奶;而說到鎂,只想起香蕉。

其實,香蕉只是水果中的含鎂冠軍而已,幾乎所有深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的鎂,顏色越綠,含鎂越多,甚至超過香蕉。鎂的另一個來源是堅果和種子類,50克西瓜子相當於200克綠葉菜的鎂含量,不過,堅果類的熱量遠高於綠葉蔬菜。另外建議多吃小魚乾、芝麻和黑豆來補充鎂。

而補鈣,除了考慮鈣含量以外,還需要胺基酸的含量,也就是說,含豐富胺基酸的食物有利於鈣的吸收,比如芝麻醬、海帶;一些因素是阻礙鈣吸收的,比如食物中的草酸、植酸,像菠菜、莧菜等等。

需求不同

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很大,所以每個人額外需要的營養素也大不相同。

對於患病的老年人來說,要特別補充維生素B群。研究顯示,維生素B群和老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白內障、腦部功能退化(認知、記憶力)及精神健康等都有密切的關聯。穀類及堅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不妨將糙米、胚芽米、小麥胚芽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飯,或將少量堅果打碎成粉,加燕麥煮成粥。

預防老年性貧血,則需補充蛋白質及鐵質。建議食用較滋補的湯品,並添加雞肉、菇類、紅棗、白木耳等優質蛋白質類食物。

年長者若容易便秘,多選用含纖維質高的五穀根莖類或豆莢類,例如:五穀米、地瓜、南瓜、四季豆、甜豆等;同時別忘了要增加水分的攝取,每日建議量為1,500-2,000毫升。

牙齒不好

老年人牙齒常有鬆動和脫落,咀嚼肌變弱,因此飯菜要做得軟一些,或是切成丁塊、刨成細絲後再烹調;也可以選擇軟質食物,如粥、麵條、嫩葉類、瓜類、炒蛋、豆腐及軟質水果(木瓜、香蕉)。

若有吞嚥困難、進食不足時,可利用果汁機將食材打成流質狀,以利於進食。老年人有時候食慾不振,往往一餐吃不了多少東西,為了讓他們每天都能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不妨一天分成5-6餐進食,在正餐之外準備一些簡便的點心,像牛奶泡餅乾、燕麥片或豆花,也可以將水果切小塊拌酸奶。

有些老年人習慣吃得快,不完全咀嚼便吞嚥,久而久之對健康不利,應細嚼慢嚥以減輕胃腸負擔;另外吃得慢也容易產生飽腹感,防止進食過多而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