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家用立體打印機

2017年8月
策劃與撰稿:David Chau、戴雄曉、朔方、周天駒、李汪洵、蔣若谷、勞伯祥
文:David Chau

2015年,David Chau買了一套立體打印機,不到幾個星期,他已經熟識打印機的功能。他自創了一個機器人遊戲零件;為朋友的狗做了義肢;還為自己的狗的腳踏車製作了擋風板。David Chau說:「我做的東西可能微不足道,但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的時代」。

如何運作

立體打印機的功能可能很多人不是太熟悉,其實就是將熱塑性塑膠,放在指定裝置上融化;然後,把細熔絲(Filament)放在電腦所確定的位置上,一層一層鋪上去,細熔絲很快就冷卻、變硬,直到形狀和厚度都正確,所要複製的物件就成形了。

立體打印機令人嘖嘖稱奇的地方,就在電腦軟體和打印機硬體的結合。想要打印的東西,要先透過電腦軟體設計出來(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然後下指令,比如要打印的尺寸和形狀。軟體檔案建立起來後,就能夠分享、下載,無論打印多少次、想要給誰都可以,只要對方也有一台立體打印機即可。

幾乎能想像得到的東西都可以打印出來,唯一的限制,是打印機的尺寸,但也可以先打印出小的零件,再組裝成大的物件。曾有人打印出可以騎的腳踏車,還有摩托車的模型,甚至可以用大的立體打印機,來複製讓人居住的房屋。

不容置疑,立體打印機真的很先進,它是加法製造業裡最典型的例子。什麼是加法製造業?人製造東西通常是用減法,例如製造木質湯匙,在一塊大木頭上面減去、削去沒有用的部分,但這種方式其實浪費了許多資源。加法製造可以減少浪費,因為只用所需要的材料來製造。

另外,傳統製造業在減去的過程中,不可以破壞所需要的部分,這造成很多技術上的困難。相反,立體打印機是一層一層地複製,所以沒有減法製造的缺點和限制。再複雜的造型,也可以簡單的方式製造出來,而且所需要的速度是一樣的。雖然立體打印機不能取代傳統製造業,卻也可以省卻很多工具。比如蓋一間小屋,需要鐵鎚、電鑽和螺絲;也需要平衡器、大型木鋸、銼刀,然後還要買木材、鐵釘,還有許多木工機器和黏膠等等,用立體打印機,這些統統可以省去。

是否要買

首先要考慮家裡有沒有空間。大多數的立體打印機不是很大,和微波爐的大小差不多,但需要一些空間來放置細熔絲和其他零件;室內必須有好的空氣流通,因為塑膠融化會有煙霧產生。打印機的聲音不會太吵,類似微波爐的噪音。

另外需要一台電腦,來使用設計軟體CAD;CAD程式有很多可免費下載的,最受歡迎的一種軟體叫做Tinkercad,是雲端式軟體,也就是說不需要下載或安裝,可在電腦上直接瀏覽。電腦也不需要有很大的容量,因為立體複印的過程都在雲端上進行。

一台高品質的立體打印機大約價格是$1,000-3,000,細熔絲的價格是$30-60一公斤,視質素高低而定。如果只是用來複印一些好玩的東西,或是修繕家裡用的東西,就不需要買太貴的熔絲。熔絲還有不同的顏色可供選擇,市面上不斷推陳出新,包括有彈性的熔絲、木質熔絲,甚至金屬熔絲等等。

最重要的,是你要認識自己是不是一個喜歡製造東西的人。如果你對模型組裝、修理東西、製造手工藝品有興趣,那麼立體打印機應該對你很有幫助,它可以帶領你進入一個新的創意世界。如果你只是喜歡找現成的東西來換掉壞掉的東西,或是寧願找木工、水電工來幫你,或是你對手工藝等一點興趣都沒有,那麼買立體打印機只是一種浪費。就像學習任何一項工具一樣,立體打印機的使用一樣需要時間,從初步學習,逐步才能熟練。

心的聯繫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我們正處在一個無可逆轉、快速進步的時代,以前的人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異常的東西,我們都見到了。有一種智能芯片,可以幫忙找鎖匙、錢包和電視遙控器。是的,錢包都可以和網路連接上,相信將來每一樣東西都可以和網路連接。科技的發明,讓我們可與任何人、事、物聯繫,這是人類歷史上未曾有過的事。

科技所帶來的轉變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值得懷疑的,是科技所提供的聯繫,是否真的幫助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呢?打個比方,現在父母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和小孩打電話,但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否更加親密了?家庭成員之間是否更加和諧了?我們在任何時間可以觀察到家裡的狀況,是不是表示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更加安全了?還有,自己在家裡可以用立體打印機製造出任何零件或用品,是不是表示這些東西可以讓人更加快樂?近30年來,人們擁有了更多的知識、才幹和人際網路,但是不是人類更加有能力解決世上的問題?

《聖經・箴言》三章5-6節告訴我們:「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David Chau表示:「我非常喜歡科技產品,但在追求科技的過程中,卻體驗到科技無法帶給人快樂,或為社會帶來平安。科技只是工具,提供我們知識、能力和與人連接的管道而已。」

耶穌曾教導門徒最大的誡命第二條是——要愛人如己。這提醒了我們,科技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連結,那是需要愛、關注、給予對方時間、尊重的。只是在臉書上和某個人做朋友,比起和朋友在生活上彼此扶持、真正關懷,實在無法比。在手機上和某人打一通電話,和你花心思真正去關懷一個人,實在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