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 / 中大西洋姿彩 / 紐英倫園地: (佳美腳蹤) 金髮碧眼的台灣人

2017年7月
清照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最近在臉書上,看到彭蒙惠宣教士的短片。她一生播種基督教正面價值觀,並在台灣深層文化中扎根,對社會的影響無可估量。凡1960、70年代的台灣青年學子,可能都受過彭教士製作的空中英語教室的影響;喜歡民歌的人,無論去教會或不去教會,可能都在電視台看過天韻合唱團表演……

人生秘訣

彭教士並非出身權貴,能擁有令人羨慕的人生,秘訣在於對耶穌基督的信靠和順服。她出生在貧寒的德裔美國家庭,在八個兄弟姊妹當中大姊智障,所以每個孩子都要幫忙做家事、照顧大姊。正如《聖經‧耶利米哀歌》的作者所言,人少年負軛、受苦是好的,因耶和華上帝要藉此熬煉人的性格能堅韌忍耐。

彭教士有愛主的父母親,從小教導她明白《聖經》,十歲時就很清楚自己是罪人,需要接受耶穌基督做個人的救主;12歲時,在計志文牧師到美國舉辦奮興會的時候,舉手將自己奉獻給中國作福音使者。由於她在音樂上天賦異稟,17歲時獲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獎學金,她非常動心,但記起對主耶穌的承諾,在天人交戰之後,還是選擇順服上帝的旨意。

她像亞伯拉罕一樣,以信心的眼光看到了前頭的流奶與蜜之地,做所有決定時,都考慮是否與去中國傳道相抵觸。到了適婚年齡,她在宣教工場遇見如意郎君——同樣全職傳道的詹姆斯,但因詹姆斯想回美作牧師,和上帝對她的呼召不同,也只有放棄。在機場旁的空地上,她默默地看著飛機起飛,輕聲落淚,存心順服主。

中國歲月

上帝在她21歲時,帶她去了戰火頻仍的中國,和宣教士團隊在安徽學習語言,在甘肅平原照顧痲瘋病患、成立家庭小組教會。1949-1950年間,見到僧侶祭拜、哭喪的人群毫無盼望;在上海見到窮人將孩子的屍包放在有錢人家門口,希望得以安葬……這些都震撼著她的心,唯有耶穌基督的福音才是中國人的盼望!

1950年8月,基督教路德會派專機將留在中國的最後的宣教士接到香港。她暫住在香港九龍的難民營,為九死一生的大陸難民舉辦英文查經班。這個時候,她所屬的差會協同會決定,將亞洲工場的中心轉移到日本。彭蒙惠心想:學的是中文,心中的負擔是中國人,怎能去日本呢?

後來,上帝帶領她前往福爾摩沙——台灣。宣教士們前往高雄、屏東、台南、台中,她選擇到花蓮的原住民中拓荒。

為主而活

1951年2月,聖靈在心裡鼓勵她:妳還年輕,不要怕吃苦!抵達花蓮,就聽到父親病故的消息,她無法奔喪,只有在上帝面前流淚哀哭。花蓮布農族、泰雅族和阿美族的玉山神學院學生,卻給她很大的安慰。她全心投入音樂教育,訓練主日學老師。她曾說:花蓮就像西雅圖的家鄉,原住民就像印地安人,教會則安置在深山裡。

當時的台灣居民不是說日語就是台灣話,只有小孩子說國語,她便教孩子唱歌,舉辦兒童合唱團,編輯了《兒童讚美詩歌》;學習原住民語,還得了個「利百加」的名字。這時,她收到電報,媽媽過世了。她騎著腳踏車,在花蓮的鄉間邊哭邊禱告:「慈愛的天父,我失去了父母……我為你而活。」

在花蓮,見到家家戶戶都有偶像,她憂心極了:這麼多人需要福音,怎麼來得及一家一戶地探訪呢?她想到,如果用廣播電台,不就可以將福音傳到更多家庭嗎?她主動和中國廣播電台聯絡,希望製作歌唱和基督教節目,結果電台馬上同意!就這樣,彭教士在上帝的開路和指引之下,開始了廣播節目,如:空中英語教室、天韻合唱團等,步伐也從花蓮到台中、台北。

在基督教歷史中,不斷出現像彭蒙惠這樣的宣教士,為福音犧牲自己的婚姻、家庭,忍受異鄉生活的寂寥,將生命像芥菜種一樣獻上,長出豐豐富富的果子來。在70多年的傳道生涯中,她將基督教價值觀帶給台灣人民。政府頒發給她身分證,她說:我早就是台灣人了!這種堅持一生的愛,來自天父上帝救贖世人的大愛,祂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金髮碧眼的彭蒙惠,就是這樣一位蒙福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