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跨性別廁所大戰與我何關?

2017年6月

美國正在發生一場「性別革命」,主流傳媒紛紛報導跨性別已經不限於成年人,在未成年的孩子中也認為性別革命是一種進步和解放,孩子可以不再受傳統性別二分化的局限,可以自由地選擇和自我表達。在年輕人群體中許多人認為性別不僅不再是只有男女二分,而是可以雙性共存,或者性別不定,甚至無性別。

紐約教育局在川普總統取消奧巴馬任內的跨性別廁所行政命令之後,仍然在2月首次設立與性別議題相關職務,3月出爐《跨性別學生指南》清楚強調對LGBTQ(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人、性向未確定者)學生的尊重、支持和保護,不僅在廁所的問題,還有學校各項活動都如此。除非學生有自殺傾向,否則校方無責任告知家長學生在校的自我性別認知。同性戀文學作品《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是學校必讀課程,11年級必修的健康教育課也有整章談論LGBTQ。學生們在這種環境裡成長,很難不接受性別自由這樣的觀念。

聯邦法律第一修正案保護LGBTQ的言論自由。LGBTQ學生有權表明自己的性取向。學校和個人不得強迫LGBTQ學生隱瞞自己的性取向,或強迫學生穿戴與其生理性別相符的服裝。現實中,已經在學校公開出櫃的學生因為害怕父母反對,並不會將自己的性取向告訴父母,而學校也會格外小心保護學生的隱私權,例如當孩子參加了Gay-Straight Alliance (GSA)這樣的課外組織,家長未必知道。另外,健康保險便利和責任法案(HIPAA)保護患者的隱私,雖然一般來說18歲以下的青少年想要接受變性診療需要父母的同意,但有些例外。比如16到18歲的青少年在「醫生認為該青少年是有判斷能力的」情形下,有權不經監護人同意獲取荷爾蒙藥品。

在面對這樣的學校教育和法律狀況,家長們應該如何面對?我們更關心孩子們為什麼變成這樣?

性別的認同跟自我身分的認同密切相關,當性別產生混淆時,自我價值、自我形象會產生扭曲。更深層的原因是人要更多的自我掌控,從整容、性解放、同性戀、到性別自定義,都是當今以自我中心文化的逐步發展。父母如何建立健康的家庭,培養良好的關係,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在孩子性別混淆時能夠得到父母及時的引導和幫助,幫助他們在混亂中找到方向,以免失落在時代的混亂裡,這是個很大的挑戰。

「性別革命」是對家庭根基的衝擊,上一代和下一代的價值觀直接衝突,下一代也許會發展到一個地步不由自主地來傷害自己的父母。我們的戰場不是在街上、學校或者法庭,甚至家庭裡,而是在人的心裡。真正的挑戰是父母是否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教養孩子,願意犧牲金錢讓孩子到基督教學校受教育。上帝的救贖就是用一種犧牲,犧牲自己的獨生兒子來拯救世人。盼望父母也用這樣永不放棄犧牲的愛來聚集我們的孩子。

(以上內容摘錄自角聲舉辦的「社區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