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視力損害與屈光不正

2017年6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陳筱苓、林偉青、梁富禮、韋啟榮、蔣若谷、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造成視力損害的最大宗原因是未經矯正的屈光不正,高佔43%,令全球1.19億人視力受損,其中功能性失明的數據在盲症中所佔比例為18%!《世衛簡報》2012年刊發的報告,引用澳大利亞Brien Holden教授的研究:全球有7.03億人有屈光不正問題而未獲矯正,這是造成全球視力障礙的最常見原因,也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最常見原因。

屈光不正

一種常見眼疾:不能將注視物象準確清晰地聚焦在視網膜上,以致視力模糊,嚴重時可引起視力損害。

最常見的屈光不正有四種: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物體;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物體;散光,因角膜不規則彎曲而引起影像變形;老視眼,在一臂距離內,有閱讀和視覺困難(與年齡相關,幾乎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屈光不正是最易診斷及糾正的視力損害,可以通過配戴眼鏡、隱形眼鏡或者屈光手術,恢復視力。

近視人數急增

視力衰退不單是中老年人的問題,青少年同樣受到近視加深的困擾。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的研究報告《近視及高度近視的影響(The Impact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提到,全球約30%人口患有近視,預計至2050年將影響50億人,其中將有10%屬高度近視。

全球人口近視都在加深,而亞洲比美加更厲害。中國、新加坡、香港等,近視人口佔半數。一項針對亞洲16個國家和地區共20多萬人參與的研究顯示:韓國19歲青少年的近視率最高;中國北京初中新生的近視率超六成;新加坡小學生近視率達40%。相較之下,美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只有10%左右。

世衛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是近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視患者人數多達六億,幾乎佔總人口的一半;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超七成並逐年增加,小學生近視率近40%。預估到2020年,中國近視人口將近7.04至7.11億。

這與生活習慣、教育方法和種族有關。亞洲人眼球較細,眼簾較窄,近視加深的情況比歐美白人嚴重;沉重的課業,是導致孩子近視率高的重要因素,包括參加各樣培訓班、作業時間漫長、在室內時間過多等。

北美視力惡化

歐美國家的孩子,自小就檢查視力,從出生後第一週、第九個月、第24個月,檢查各種異常情況;隨後基本一年一次,但北美的視力情況也呈惡化趨勢。在美國,近視人數從70年代初的25%,上升到2000年的40%。
美國眼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 2016年6月的調查顯示:約有960萬成人患高度近視或嚴重近視,其中近82萬人患退行性眼疾;超過41,000人患脈絡膜新生血管,且女性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嚴重近視可能導致失明或其他併發症。

加拿大安省滑鐵盧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院,2016年10月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參與研究的滑鐵盧學區六歲學童的近視率是6%,13歲則升至28.9%;學生整體近視率為17.5%。一般來說,兒童越早出現近視,往後的視力越易受到影響;深度近視可引發嚴重眼疾,如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等。

雖然北美的亞裔兒童近視率比亞洲國家低,但如果生活模式仍傾向於亞洲化,常在室內、少到戶外,近視情況則會趨近亞洲。

戶外活動防近視

造成近視的原因,除了先天性遺傳因素(佔5%左右)或特殊疾病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用眼過度,尤其是長期近距離作業——寫功課、持續看黑板、過度看電視、打電腦等。

預防或降低近視度的方法,眾說紛紜,最被認同的研究結果是定時戶外活動。WHO列舉了台灣兩所近視率相若的小學所進行的實驗:一所小學的學生,每天參加戶外活動80分鐘;另一所則沒有任何特別戶外活動;一年後,新增近視個案前者少於後者50%,學生近視度增幅也是前者比後者低。

每週起碼一小時戶外活動,可有效減緩兒童近視加深。雖然戶外活動預防近視的理論至今仍待證實,但有研究指出,接觸陽光可刺激視網膜分泌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生成,避免眼軸變長,度數加深。

看書、做功課是必要的,但若能減少用手機、平板電腦玩遊戲的時間,多到戶外做有益身心的活動,有助於遏抑近視加深,增強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