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西洋姿采: 應許的群山 貴州苗族歸主

2017年3月
李陽

受洗歸主滿心歡喜

晚間聚會,「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參加聚會的姐妹

與主同在,便是與文明同在

張大衛弟兄

感恩節時,還不富裕的弟兄參加感恩節

100年前,在貴州「屙屎不生蛆」的所謂「化外蠻荒」之地赫章葛布,誕生了烏蒙山區的首座教堂。正如《聖經》所說:「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以賽亞書》九章2節)

一個幾千年來由巫術祭祀相伴成長的民族,竟不顧拋頭灑血,堅定不移地離開了「崇巫尚鬼」的傳統,歸於主內!

被舊《史志》稱為「晦盲否塞」、「蠢如鹿豕」,靠「結繩刻木」記事的「大花苗」,幾千年都未被儒教為代表的漢文化「馴化」,而一旦歸主之後,卻以「上帝選民」那樣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全心全意地投入宗教生活之中。

這中間,哪怕是最嚴酷的「文革」時期,都未動搖他們的信心。這座新教堂,就是基督徒們自籌資金於2014年建成的。

100年前,由柏格理領頭創製的苗文,結束了苗家人沒有文字的歷史,這個苗文稱為柏格理苗文或老苗文,如今仍在使用。

同時,百年前在烏蒙山地區,只要有教堂的地方,就一定辦學校。葛布的第一所學校名為「葛布迪良學校」,取啟迪良知之意。

在貴州農村,會唱歌的人很多,但識譜的人不多,但在葛布,老苗文解決了識譜的難題。在教會,除了學習《聖經》,還得學習苗文和樂理。

老人84歲,教名張大衛,文革時被稱為「帝國主義走狗」,談起唱詩說:「那得四聲部」,說著張口唱:「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受洗是在神面前悔改做新人的記號。一個基督徒說:「我們藉著受洗,明白耶穌基督為我們死,我們要經歷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