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視窗: 歐洲選舉年 荷蘭開首秀

2017年3月
宗淑

2017年,歐洲先後有荷蘭、法國和德國大選,所以在政治分析家眼中,「會有點像是歐洲的『超級大選』年」;而「這些選舉將引來許多關注。」

下議院大選

3月15日,約1,260萬荷蘭選民將投下選票,決定新一屆國會下議院(Tweede Kamer)的150個議席、總理人選及政府組閣。在多黨體系下,選舉制度為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根據每黨參與選舉所獲選票的比率,決定議員席次的多寡及出任行政職位的可能。

在下議院選舉中,每政黨可在名單中提名50位候選人;若該黨已在議院佔有15席以上,提名上限可到80位。每政黨名單中排名第一的候選人,通常是該黨領導人或最可能吸引選票的人。

選民投票時,只在選票上勾選所支持的政黨即可;各黨則依候選人選區票數與排位,依序決定當選者。如果選民強烈支持某候選人,也可在投票名單中勾選,獲得一定數量選民支持,可將提名席次前移,增加當選機會。

由於是「內閣制」,首相等行政職位非由候選人獨立參選,而由當選議員擔任。在荷蘭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獲得半數以上民眾支持,故此選舉後的各政黨將展開執政聯盟的協商,談判籌組聯合內閣。

首相尋求連任

現任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 2010年出任首相,成為荷蘭92年來首位自由派首相;在任期間,帶領荷蘭走出經濟困境,目前努力尋求連任。不過民調顯示,他領導的「自由民主人民黨(VVD) 」預計所獲席位低於30,而挑戰者基爾特‧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率領的「自由黨 (PVV) 」所獲席位將高於30。

雖然呂特反對對手的反穆斯林激進態度,發誓不與其合作組閣,但為挽回流失的選票,移民立場也漸趨強硬。他在報紙發表的公開信中表示:「我們必須積極捍衛國家價值,若有人拒絕適應和批評這些價值,要麼安分守己,要麼就選擇離開。」

他也以巴士公司拒聘一名移民為例:這位移民基於宗教理由,未與一名婦女握手,人權委員會對此表示支持;呂特則認為「巴士公司的決定正確。荷蘭的普世價值是我們應該要互相握手。」他強調移民必須融入荷蘭社會:「如果你拒絕接納荷蘭的價值,我傾向你選擇離開。」

呂特是成功獲得第三任期,或者痛失首相之位,端視荷蘭選民的政治取捨。

對手後來居上

威爾德斯被形容為極右翼民粹主義者,認為「伊斯蘭主義是洪水猛獸,歐盟全境應當禁止穆斯林進入」;呼籲關閉邊境,使西方去伊斯蘭化;脫歐公投,為其競選政綱。

他也曾因「歧視及仇恨」而官司纏身,法院裁定其損害摩洛哥裔荷蘭人尊嚴罪成,但未判他刑責。這一事件並未損其政治生涯,反給了他和「自由黨」一個自我宣傳的機會:在審判過程中,一再闡述反伊斯蘭與反移民觀點,自認說出了民眾心聲,聲望也逆勢增長。

「自由黨」,於2005年由威爾德斯創立;次年,即在大選中奪得議會九席;2010年,再得15席,一躍而為第三大黨;2012年受挫,失去九席。這次大選,有數十個黨派競爭。數據顯示,「自由黨 」可能奪取31至37席。

就算成為最大黨派,要組成聯合政府,也須達到76席──議會席位的一半,而多數政黨都表示拒絕與其聯合執政。威爾德斯則在電視節目中表示:如果「自由黨」贏得最多選票,那麼他的聲音就不能被忽視;「你不能在民主選舉之後,把250萬選民的意見置之不理」;如果選民意見不幸被推翻,那麼「這樣一個不穩定的政治組閣會在一年內崩潰。」

威爾德斯是如願執掌政府,還是只能成為重量級反對黨,將成為測試右翼風是否吹過整個歐洲的風向標。
揭示謎底的日子,就在眼前。願上帝也將判斷的權柄賜給選民,將公義賜給掌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