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視窗: 假新聞與後真相

2017年3月
葉漢中

2月16日,美國總統川普首度召開記者會,向民眾說明上任四週的政績,並對在場的媒體記者說,每天層出不窮的「假新聞」已到失控地步,「明智的美國民眾,已不再相信你們。」

2月17日,川普在推特上點名五大「假新聞媒體(衰敗的《紐約時報》、國家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不是我的敵人,而是美國人民的公敵!」

如此說,固然是負氣之言,但亦非毫無根據。Emerson College在2月7日公佈民調:49%受訪選民認為川普政府有誠信;而只有39%受訪者認為主流媒體有誠信;不信任媒體的比例高達53%。

從川普就職當天的觀禮人數到底有多少開始,白宮與媒體之間,誰才是假新聞製造者的爭議就一直不斷。由於國家公園局自1995年起就不再提供官方的人數統計,歷屆就職觀禮人數都是估計。2013年人數估計是100萬,今年媒體的估計則由25萬至60萬不等,令白宮發言人大為光火,直斥可恥,但川普說他認為應有150萬人亦是離譜。加上有媒體錯誤報導,稱民權領袖金恩的塑像被川普移除,造成白宮與媒體互指對方說謊。雙方叫陣的勝負,可由上述的民調結果看出。

假新聞問題不只出現在政治版面,蘋果執行長庫克2月10日就表示,目前假新聞在網路及社交媒體上的散播,是影響全球的巨大問題,「假新聞正在謀殺人的心靈!」他呼籲全球政府及科技公司通力合作,建立一個現代化大型公共服務運動,類似以往喚醒對愛滋病及環保議題重視的宣導,透過教育、科技,在不妨害言論及新聞自由的情況下,剷除假新聞。

假新聞也不是現在才有,早在1920年,亨利福特旗下的一家報紙就刊發過系列虛假偽造的文獻,數十家媒體亦以訛傳訛。此後案例亦多,只是過去政府及主流媒體有能力操控資訊,如今社交媒體普及,使人人都能發出信息,誰才有資格為真假新聞把關?

更大的問題是:後真相(Post-Truth)——牛津辭典選出的2016國際年度字,定義是「客觀的真相在形成輿論上,不及個人情緒及認定的影響力。」在「後真相」時代,人們只相信願意相信的事,而不以審慎的邏輯思考來衡量所有資訊,以尋求真相。如此一來,無論什麼事,總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立論再荒謬的事,也有人會相信、會傳播。真相更加不明,社會因而撕裂。

人們常稱「誇大」一點點的話,是沒有受害人的白色謊言。真是如此嗎?2003年,因36篇假新聞而被《紐約時報》開除的說謊記者布萊爾就承認,「當你超越界線一次之後,再度越線變得越來越容易。」一個人如此,一個社會也如此,將會如何呢?所以《聖經》教導我們:「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雅各書》五章1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