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視窗: (美國動態) 這是2016

2016年12月
葉漢中

2016年已近尾聲,這時回顧全年,發現一些對在美華人很有意義的事,願與眾讀者分享。

規模最大 華裔維權

2月20日,正值農曆新年期間,全美近40個城市,數萬華人擁向街頭,示威或遊行,聲援紐約市前警員梁彼得。不是說他沒有誤殺,也不是說他不應被審判,而是認為他沒得到「公平的」審判!行動中,有人提到馬丁路德‧金牧師的名言:「在任何地方的不公義,即是對全地公義的威脅!」這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華裔維權行動。

當時有人認為,無論是向法官寫信,上白宮網站請願,或示威遊行,效果都不會很大。也有人表示,梁身為華人,先被警局拋棄,又未得到公平審判,是在美華人長期被歧視的最後一根稻草,再不出聲,只會永遠被歧視。結果檢控官3月主動要求輕判,而法官也在4月19日判梁緩刑5年,加社區服務800小時,無須入獄。

歧視亞裔 常被忽視

10月9日,出生於美國的前《紐約時報》都會版華裔副主編羅明瀚,在上東城街頭,遭一名穿著入時的白人女子,高嗆「滾回中國」;他以一封公開信及《這是2016》為題的推文,引起全美極大反應,文字被轉推上萬次,甚至收到紐約市長白思豪的回應,表示「(該女)言論在紐約沒有立足之地。」

羅明瀚說:「我從未見過市長,所以很驚訝他會回應。我這段推特,挑動了亞裔美國人的神經,許多人感同身受——那種『我們到底歸屬何處?』的感覺。」《紐時》11日在頭版刊出了羅的公開信,這是該報有史來所罕見的;並在內頁以專文探討常被忽視的歧視亞裔現象,更是前所未有。

上帝之愛 民胞物與

在美國談種族問題,往往只關注黑人或西語裔,亞裔長期被排除在討論之外。對於頭版文章篩選甚嚴的《紐時》,能刊登羅明瀚的公開信,極具指標性意義。羅明瀚希望以此為契機,在亞裔社區自發的反應風潮下,使美國社會重視長期以來對亞裔刻板印象及歧視問題。也許此後能有更多主流媒體跟進,投入更多資源關注亞裔社區。

有趣的是,《紐時》刊出的眾多反響中,90%來自華、韓兩裔,只有一個越裔和菲裔,因此附帶引出了「誰是亞裔?」的話題。來自東南亞的亞裔不是亞裔嗎?當華裔維權反歧視時,會不會在無意間歧視了其他人?願我們真能做到如上帝之愛般地「民胞物與」。

附記:羅明瀚是筆者女婿,現已轉任《紐約客》雜誌社新設調查新聞部資深編輯。撰寫此文,並未與其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