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2016年6月


(吾家的八寶飯) 為什麼不告訴我們?
(銀髮歲月) 為父不易
(夫妻之道) 健康的家庭
父母的說話影響孩子一生


(吾家的八寶飯) 為什麼不告訴我們?

1文/李道宏;圖/Ines Lee

當我們從朋友口中聽到這個消息後,便立即打電話給兒子。

「你早知道了?」在電話上,我們覺得兒子並不驚訝。

「你為什麼沒告訴我們?」我們追問。

「為什麼要告訴大人?她的日子一定不好過,大人只會責怪、批評和羞辱,又或避開她……」兒子的語氣帶著責備,似乎也把我們歸類為這樣的「大人」。

幾個小時前,妻子的朋友拋出一連串問題:「她懷孕多久了?誰是孩子的父親?她的家人什麼時候知道的?就是那個她爸媽一直反對的男生?孩子會給人領養嗎?」

雖然單身母親在今日已經平常得像家常便飯,不會像上一代那樣被看作極為恥辱,但是,發生在朋友的孩子身上,我們仍然相當驚訝。更詫異的是這一代年輕人對未婚懷孕的看法是:「為什麼你們大驚小怪?」「哎呀,同居的人太多了!」

若以醫生的立場,我可以冷靜地尊重未婚媽媽的選擇,但不免還是會為她往後人生的逆轉感到惋惜。

至於作為一個牧者,我知道該存憐憫的心接納犯錯的人,也會納悶該如何幫助年輕人持守貞潔?

若換成父親的身分,在理智上要接納女兒的決定,不論如何,她還是我的孩子;但在感情上會為女兒跌倒而難過,在沒有一個穩定的婚姻下,還要養育孩子,日子該怎過?還沒有完成的學業,會不會影響她將來的前途?當然,我也會試著要求那個「肇事男孩」盡養育責任。至於是否堅持要他們結婚呢?我會不會將一個更差的決定,加在一個已經造成的失誤上?

「聽說要舉行嬰兒慶生會,即使她是未婚生子,大家仍然應該慶祝她成為母親,不是嗎?……只邀請同輩的女孩子們,沒有邀請父母輩……」朋友說。

「我知道,我們還是會送禮!還是不要有我們這些老一輩的在場好了……」妻子立刻回答。

「每一個母親都有慶祝孩子出生的權利,孩子是無辜的。單親養育的路畢竟不容易,更需要我們這些過來人的接納和肯定。」朋友說。隔了幾天,妻子在超市裡突然轉身擁抱一位女士──那位年輕未婚媽媽的母親。她們的擁抱比平時更久,妻子輕拍著她的背不放。我也尷尬地點頭。

「唉!我無法控制孩子的選擇、她自己的身體和未來的生活。我已經把我們的意見、經歷和價值觀給了她。她不是不知道我們的立場,我們也告訴她,未婚懷孕會改變她的一生。」這位媽媽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她做了這樣的選擇,我們除了接納她,還能做什麼呢?」站在超市走廊,她無奈地說。妻子一直握著她的雙手。

「請你轉告她,如果她要找一位牧師主持婚禮……我很樂意!隨叫隨到!」我結結巴巴地說。

「我也是這樣建議,既然懷孕了,就結婚吧。但現在的孩子想法卻不一樣……」她一臉沮喪。「我也試著從女兒的觀點思考,中國人的思想是『生米煮成熟飯』就應該結婚,不過將錯就錯的理念不一定是對的。」朋友繼續說,我們夫妻點點頭。

「好吧,請告訴她,我們關心她,而且禮物和祝福一定會到的。」妻子安慰她,放開她的手。

「那她的學業呢?」妻子又問。

「讓她先生產,我也一定會幫忙帶孩子,我們不能讓她放棄完成教育的機會,不然那更是一輩子的遺憾。」她回答。

「我們會為她和你們禱告的。」我們同聲說。

「《聖經》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八章28節)『萬事』也包括未婚女兒懷孕嗎?」我問妻子。「你是牧師,你還問我?」妻子看著我。

Back to Top


(銀髮歲月) 為父不易

1文/林麒傑;圖/家慶

父親節又到,老胡追憶兒時見父親臨睡必跪床前祈禱,早上亦在桌前誠心獻禱,父親的《聖經》內夾有全家福照片,原來父親每早逐一為家人求平安。父親記性不好,所以甚少引用《聖經》經文教子女;不過他的祈禱行動卻深深印在兒女腦海裡。

文質彬彬的陳先生說:父親一直在頗有名氣的日本店工作,可能受日本人的禮貌影響,父親對兒女也常說「請你」「謝謝你」,叫兒女從小就經歷被尊重。父親很少倚老賣老、執著面子,反而會向兒女道歉說「對不起」、「不好意思」。對待親友,父親也常掛在口邊「你很棒」和「我愛你」,似乎有失尊嚴,可是父親仍我行我素。

秀姑的父親畢業於嶺南大學,見慣外國教授對兒女的親熱;他常摟抱兩個女兒,親吻面頰;對女兒的學業成績時常嘉許,不會要求90分以上;孩子的才藝表演,他只有欣賞,絕不批評。鄰居男童轉聲線時,秀姑取笑他「鵝公聲」,父親責備說:「要尊重別人」,還特為男童梳了「花旗裝」頭髮。

龔太童年時每晚睡前聽父親講《聖經》故事,父親對《聖經》人物可以演繹得栩栩如生。尤記得「大衛戰巨人」、「約書亞叫停太陽」、「摩西舉杖叫紅海分開」……父親有聲有色的教材,塑造了龔太的做人宗旨,就如從小就不怕黑,因為知道「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聖經‧詩篇》一二一篇6節)「我父親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張太的父親認識初戀情人是在中學的話劇組,而女友的父親卻嫌棄他不襯其富商身分,而棒打鴛鴦。「20年後,此女子離婚後假藉投資而接近父親,憑藉風韻猶存竟然想重續未了緣,甚至挑剔母親『不懂妝扮,出不得場面』。父親駁斥了這個女人,反而感激母親為三個兒女而節衣縮食。」

馬太生長在漁鄉,最開心是父親撐艇送她上學。父親沒有半點重男輕女,時常教導她做人道理,關心她在學校的處事為人。馬太效法父親的親子秘笈,兒女上大學逢開學或放假,她親自開車接送,在車廂內暢所欲言,親子溫馨倍增。兒女們的內心世界,甚至暗戀失戀,都願意與母親分享。

高嶺的母親在紗廠工作,省吃儉用賺錢以供父親往澳門跟一位黑人學吹薩司風。父親成為爵士音樂能手,在夜總會被豪放女歌手垂青,可能是因為多次她走音或不夠氣時,父親都及時以音色掩蓋。風月場所很多人捲入婚外情或地下情,不過父親念念不忘母親眠乾睡濕、洗衣煮飯,供書教學,養大幾個兒女。父親對這段恩情刻骨銘心,哪會移情別戀!玉蘭師母的母親帶父親信主,初時婆婆極力反對,擔心死後無人燒香拜祭她。父親信主後顧家、老實、孝順,遵循《聖經》教導:「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篇》十篇1、3節)眼見兒子信主前後判若兩人,婆婆也信了主。玉蘭師母也把自己父親的「靠主得勝」之秘訣,提醒兒孫與主同行。

桃李滿天下的鄧教授,其父親讀書不多,但教育子女成才功不可沒。父親有三種教法:釐定家規──叫孩童行為有準則;愛家──以身作則,下班回家便捲起衣袖協助家務;機會教育──以社會動態、時事新聞作教材叫兒女警惕。鄧家七兄弟姊妹從小感覺家是安樂窩,男的煮一手好菜,女的教兒有方,全是父親不可多得的功勞!

Back to Top


(夫妻之道) 健康的家庭

文/孫澤輝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黃偉康博士的「家庭講座」,引述一個青年的受洗見證分享:「父母在我10歲時離婚,對我的打擊很大。我愛我的父親,想到要離開他我哭了許多天。我希望上帝可以行個神蹟使我們的家庭復原……經歷了很多痛苦以後,我們在上帝的裡面開始成長。」他的分享讓我的心哭泣,我認識這個男孩子和他的媽媽,也相信孩子在這些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因信靠上帝仍會有成功的人生,但這個過程不容易,父母的離婚或分居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太大。但願我們這群作父母的能够認識到健康家庭的重要,藉著依靠上帝,彼此鼓勵,一同營造健康的家庭。

營造健康的家庭

健康家庭有七個重要方面(摘自黃偉康博士講座):

一、個人生命成熟的EQ–––從內心發出來的健康態度,影響夫妻關係的好壞。

二、方法技巧上的IQ–––行為能力。

三、健康人格個性–––我是可以成功的(不怕失敗);我是可以被接受的(不怕被排斥);我不害怕失敗(不完美);我是有價值的(不自卑)。

四、丈夫–––有成熟成長的人格,是男人不是男孩。

五、妻子–––有成熟成長的人格,是女人不是女孩。原生家庭問題少的女孩子,比較有自信。

六、謙卑地接受至高的權威–––上帝。

七、有朋友關係,有教會及社會關係。需要有正確的優先次序,當以上帝為中心時,我們很多的關係都可以理順。

解決衝突

婚姻衝突四大殺手–––批評、辯護、藐視、撤退。我們需要特別留意當有衝突時,避免批評的話和態度。解決衝突的技能其實很簡單,就是三句話–––「對不起」、「我錯了」、「原諒我」。黃博士的分享我很認同。在我和丈夫12年的婚姻中,我實在覺得家庭不是法庭,如果非要爭個輸贏不可,就要付上傷害彼此的代價,就算贏了也不值得,因為這種傷害讓人筋疲力盡,而且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處理。我們雖然經歷過婚前輔導,婚後也有很多的家庭建造學習,但我們的婚姻依然經歷很多的衝突。正如黃博士所講的第六點:我們需要謙卑地接受至高的權威–––上帝,祂會帶來我們生命的破碎和成熟。人的愛太有限,很快就會枯竭,唯有上帝的愛充滿在我們的裡面,我們才會有真正持久的接納和愛。神的愛帶有醫治的能力。第七點,有教會屬靈長輩的陪伴和扶持,可以有榜樣去效法,並且被鼓勵。

上帝看重家庭

我很喜歡《聖經‧傳道書》九章9節:「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上帝看重我們的家庭,一個家庭所營造的愛的氛圍,會讓孩子有健康的心理。但願我們作父母的,口中常有恩言,常說造就人的好話,這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懂得凡事感恩,常常喜樂。

Back to Top


父母的說話影響孩子一生

文/張春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父母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好多人未結婚前對父母的「婆媽說教」不勝其煩,直至為人父母,才發覺自己管教子女的語氣、用詞,脫口而出的居然全部都是父母的言傳翻版!

華人父母向來重視子女教育,卻往往不重視教子採用的言語方式。華人傳統的管教方式–––「打是疼、罵是愛」,注重論說批評,認為嚴格要求才是鞭策兒女成長的良方妙藥。這種以「說教」為主的傳統教育,與「誘導」為主的現代教育方式大相徑庭,尤其對於子女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家庭,教育觀念上的差異衝突更為明顯、尖銳。新聞時有報導:華人家庭父母與子女的口角衝突相當嚴重,甚至華人家長在公共場合管教子女時「罵街」,招惹旁人報警、社工部調查的事件也時有所聞。「華二代」雖然大多刻苦努力,在學業上多有建樹,但生活在兩種文化的撞擊點上,處於家庭與當地文化雙重夾縫之中,心理上的壓力負擔對性格、健康和日後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父母的說話方式會影響孩子一生,做父母的要自我反省,對子女的言語方式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言語

‧威嚇型

「再不聽話就趕你出街!」「不做完作業就沒飯吃!」威脅性的管教方式或許「立竿見影」,令年幼的孩子乖乖就範,但其實嚴重削弱父母的誠信和權威,導致孩子長大後對父母的輕蔑和叛逆。

‧標籤型

一些父母過分緊張兒女的成長,對孩子的性格、能力、表現急於下判斷,常當著孩子的面以孩子的弱點為話題聊天談論。

孩子對自我的認識首先來自於父母的態度和評價,過早被定性定型,尤其是被貼上「無腦(蠢)、無用、衰格(人品很壞)」等負面的標籤,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自卑型

當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華人父母出於文化習慣多會謙虛地否認,甚至故意貶低自己孩子去迎合誇獎對方的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強,未必明白父母這樣說是出於禮貌,因此容易失去自信感、成就感。

‧敷衍型

「我很忙,不要吵」、「小心點啊」,甚至「很好」、「真厲害」之類無實質內容的讚賞,都可能令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久而久之關閉心扉,成為與父母同一屋簷下生活的陌生人。據最新調查,一半以上的家長表示不知如何和子女溝通壓力、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這多少與兩代人已習慣敷衍性的言語溝通有關。‧挑錯型

一些父母認為自己最重要的職能就是做「督工」,對孩子的表現、成績、交友百般挑剔,以為嚴格要求可以激發孩子的進取心,其實往往事與願違,令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受挫,情緒焦慮低落,無法以平常心對待人生得失。

‧比較型

在很多父母眼中,自己的子女總不及別人子女優秀,很多時會不經意說出「你看某某人的孩子多聰明多乖」等說話。所謂「人比人,比死人」,激將法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發洩型

「正敗家仔!」「生塊叉燒好過生你」……父母「火遮眼」時衝口而出的說話,往往對年幼子女造成心理陰影。不少父母責罵子女以為無傷大雅,其實已構成情緒虐待。專家提醒父母要注意控制情緒,以防言語上「冷暴力」對子女的傷害。

◎提高說話的藝術

《聖經‧歌羅西書》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四章6節)。說話就好像炒菜加鹽調味,鹹淡適中,才令人消受得起。以下三個原則可以幫助華人父母改進自己的說話方式:

‧避免判斷式的言語

「你總是這麼粗心」、「你肯定超不過他」……判斷式的言語是無視(否認)人和事都是不斷改進變化的事實。父母應傳遞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迴避判斷式言語,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

‧積極評價代替負面批評

「這次考試確實不理想,但起碼你明白需要在什麼方面多努力」–––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體驗從父母語言中傳達出來的積極評價,有助培養孩子堅強的心理素質。

‧控制感情宣洩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歌羅西書》三章21節)《聖經》上教導父母應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子女不滿時不要只顧「一吐為快」,要多從子女角度考慮問題,以友善商討的方式處理彼此的矛盾。

Back to Top


2016年6月內容

專題新聞視窗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培德中心活動消息筆墨風城芝城園地芝城教會消息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角聲心理輔導事工達福園地紐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