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園地: (她(他)們的故事) 牧者情懷牽在心──陳一華牧師

2016年2月
採訪整理/張憲猷

1

2

32015年9月趁著陳一華牧師來休士頓主持角聲講座之便,得到《號角》月報老編的欽點,有幸採訪陳牧師,心情自然既緊張又高興。陳牧師是香港院牧事工的始創者,也是發揚者。近年陳牧師更加將服事理念擴張,希望耕耘「無牆教會」,意思是不單教堂的門是大開的,更將教會牧養帶進人群,讓「全人關顧」成為教會服事的大方向。

這次訪問陳牧師一見如故,陳牧師很有牧者風範,讓我不但輕鬆愉快,更是增廣見聞,對於「教牧」與「院牧」的分別、牧養的全人關顧理念、牧者與政治的互動等各方面,陳牧師都津津樂道;他豐富的經歷與悲天憫人的心腸,使我深感陳牧師確是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的牧者。他很謙虛直言接受訪問的主要原因,是要彰顯神(上帝)在他身上的奇妙作為,他希望讀者能從他事奉的經歷中得到啟發,願意認識神,對信主的兄弟姊妹來說,他寄望大家更願意努力實踐信仰,榮神益人。

◎悔改重生

若有人說陳一華是童黨出身,可能大家都不相信,但事實上,他出生於一個有11個兄弟姊妹的「巨型」家庭,他排行第八,小時候他十分好玩好勝,經常在街上溜達,結識了一班街童,更成為其中「童黨」的一員!幸好在中學三年級暑假時,他參加了一個夏令營,在那裡聽道,心被激動,認罪悔改,其後更委身基督,成為傳道人。他在建道神學院讀書時,便參與監獄佈道,到專為吸毒者及獄友而成立的「互愛團契」實習,後來更成為團契的全職導師。陳牧師說:「牧養福音戒毒者挑戰很大,因為戒毒者多來自基層,家境複雜,有些更是『黑社會』,所以在友儕社群中沒有『正面』的榜樣,因此戒毒後仍有重蹈覆轍的可能。」陳牧師對這些戒毒、戒賭、戒癮者的情況有很深的體會,更清楚知道人靠自己是很難從善。人是罪人,怎能自救?所以他明言:「唯有靠主耶穌,才可脫離罪惡的捆綁」。

◎院牧事奉

陳牧師從神學院畢業後,便進入教會牧養;其後進入醫院學習事奉,在那裡他深覺醫院牧養工作及專業培訓的急切需求,決定前往美國德州休士頓的醫學中心修讀ACPE(美國臨床牧關教育協會)的專業資格,正式參與醫院的全人醫治事工。他說:「在認識太太後,才開始留意醫院的服事,我太太是護士,她對病人、尤其是老弱的婦女,非常細心照料,不怕骯髒,非常的謙卑;這也促使我決定在醫院院牧事奉。」

1984年前,院牧事奉主要是在基督教醫院內進行,而陳牧師卻是第一位進入非基督教背境的「葛量洪醫院」服事的牧者。他說教牧與院牧有四個不同的地方:(1)對象不同:教牧服事固定及熟悉的群體,院牧要照顧來自五湖四海的病人或家屬。(2)性質不同:醫院的病人日日新,有不同層面的需要;教會則著重傳道,關懷與培訓信徒成長。(3)恩賜不同:教牧可以專注神所呼召的教會來事奉;院牧可能需要不怕血、不怕骯髒,情緒要較穩定,能控制場面及懂得人際關係等條件。院牧事工的核心包括:(1)以病人為中心;(2)情緒疏導;(3)心靈關顧;(4)保護隱私。

擔任院牧期間,陳一華牧師也經歷許多感人的見證。他說:「其中有一位單身退休的男病人,進院時已確診肺癌末期。他沒有親人在香港,每逢探病時間,他的床前總是冷清清的。這令我更留意他的處境,便開始接觸他、關懷他,後來邀請他參加『病人福音聚會』,他二話不說出席聚會,結果在某次佈道會中,他決志信了耶穌,我再跟進他的信仰,知道他是堅定相信的,便轉介給某間教會,為他作床邊的禱告。不久,病情轉差,便將他轉介至令人驚憟的『南朗醫院』。可是他卻一點懼怕都沒有。這段時間,我也常探望他。直至某天早上,我接到醫院電話說『他剛剛離世了』。我急忙趕去醫院見他最後一面,看見他非常安詳,雙手放在胸口上,握著十字架項鍊。站在旁邊的護士告訢我:『他好像知道自己即將離世,今天早上替他清潔後,他請護佐姑娘為他帶上十字架項鍊(這是他洗禮時,教會送給他的紀念品)。然後雙手便放在胸口上,一點辛苦也沒有地安然去世了。』我聽後為這位男病者作了一個特別禱告,也為他獻上無比的感恩,因他帶著活潑的盼望歡然見主。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1年是陳牧師服事上一個新的高峰──由於各界醫院院牧事工的教牧都看到有需要將此事工統籌,便成立了「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陳牧師被委以重任,成為首任總幹事。同年10月,由香港青年商會(後改為香港國際青年商會)主辦的十大傑出青年選舉中,陳牧師當選,大會的評語是:「協助醫護人員推動病人獲得全人醫治」。

◎新的呼召

1995年,陳牧師又有新的呼召──成為警察「以諾團契」的團牧,當時正值香港1997回歸前中英關係緊張之際,警務人員多有離開的心態,因此以諾團契的董事找他,請他協助陪同警隊中的肢體度過1997這大關,以穩定他們的心靈。有人問陳牧師:牧養警察與牧養病人有何不同?陳牧師卻指出其實沒有分別,秘訣是要講求「溫柔」,不論是探望病人、與醫護人員講道,或與「男子漢」打交道,「懷柔政策」總是見效。

已是祖父輩有三位孫女的陳牧師,在繁重的牧養事工外,也擔任不少社區組織的顧問,如「耆福會」、「榕樹頭之光」、「香港醫療動員會」和「腎友之家」等十多間。他也喜歡寫作,著有《全人醫治》、《我行我所信》等十多本著作,而最近的一本名為《與我何干──陳一華心耕無牆教會》,道出了他服事主35年的心得。他整理出來的一套社會服務理念:「老有所養,幼有所學,病有所依。」陳牧師令我佩服的地方,是他不會只停留在一個崗位,而是不斷地「創新」,讓天父引領他經過一站又一站,現在雖已屆退休之年,仍然在耕耘,實是值得我學習。

其他德州園地文章

(她(他)們的故事) 牧者情懷牽在心──陳一華牧師
攀登愛情山
信實的真神
開心走一回

2016年2月內容

專題綜合時事評論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筆墨風城培德中心活動消息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角聲社區中心角聲心理輔導事工達福園地芝城園地芝城教會消息紐英倫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