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時事評論: 難民潮的禍與福

2015年11月
文/張春曉

耶和華說:「因為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嘆息,我現在要起來,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聖經‧詩篇》12:5)

今年以來,歐洲爆發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難民危機。據統計,至今年8月底,到達歐盟的難民人數超過40萬,比去年增長80%。

◎戰亂逼迫‧難民潮起空前

中東、北非長期戰亂不斷,加上伊斯蘭極端組織恐怖主義猖獗,令阿富汗、利比亞、伊拉克等國大批難民不斷外湧。僅敘利亞內戰,已造成24萬死亡,人道和經濟狀況嚴重惡化,約半數人口出逃,令難民人數劇增。另外一些南歐國家如阿爾巴尼亞和波黑等,經濟落後,政府腐敗,黑社會勢力強大,失業率高,導致人口尋求向北歐、西歐等發達國家遷移,加大了歐洲難民潮的規模。難民中有很大一部分基督徒,因為ISIS暴徒奉行納粹政策,濫殺基督徒,教會被炸,家園被毀,本在中東屬於二等公民的基督徒,不得不背井離鄉。敘利亞很多基督徒村落被完全摧毀,175萬敘利亞基督徒中已有45萬人逃離家鄉。迫害監察組織的數據顯示:世界每五分鐘就有一名基督徒為主殉道。

◎挑戰社會‧拷問人道良心

面對大批難民壓境,歐盟各國「無備有患」,措手不及。各國對難民的安置,分配約定莫衷一是,對地區經濟、教育、文化所需承受的壓力議論紛紛。德國「鐵娘子」默克爾早前高舉人道主義旗幟收容難民,導致國內反對聲浪日益高漲;而英國首相卡梅倫起初態度強硬拒絕難民分攤配額,亦遭社會各群體指控批評。在歐洲領導人對歐盟難民政策無法達成共識的同時,難民與警察衝突、對峙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非法越境的悲劇繼續發生。特別在9月,溺斃幼童的照片被大量轉發之後,主要歐洲國家都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被質疑是否願意為了道義,而擔負起經濟和政治上的壓力。

◎借鑒歷史‧難民未必禍水

縱觀歷史,由於戰亂、政局動蕩、飢荒貧困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屢見不鮮。歷史上上帝的選民以色列族多次流落異鄉,耶穌一家也曾經為躲避追殺,在埃及成為「難民」。對於備嘗飄洋過海辛酸史的老華僑來說,難民的顛簸流離,不堪回味!中國歷史上三次規模龐大的難民潮:「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特別是封建王朝末年的「下南洋」,躲避戰亂的百姓和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演繹了百年華僑的精彩人生。

以史為鑒,或者難民未必皆禍水。雖然難民危機帶來麻煩和壓力,但歷史的經驗是,難民勤奮努力,任勞任怨,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不可小覷。例如60年代大批湧入香港的大陸難民一窮二白,很多人預言他們必將拖累香港,但到90年代,香港前100名富人將近一半為大陸逃港者。這些當年上岸時前途渺茫的難民,白手起家,香港今日的繁榮也有他們艱辛的付出。

◎難民危機‧催生公義良機

如耶穌的登山寶訓所言,「憐恤人的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又「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聖經‧箴言》十四章31節)敬畏真神,善待弱勢群體,是基督教的核心思想。難民潮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讓有基督教傳統的歐盟國家反省自己的道德價值觀。

歐盟自成立以來,一直強調人權與和平,難民潮或許就是一個「良機」,讓歐盟國家以公平、友善、和平的方式,分享資源,化解世界越演越烈的宗教、文化、種族之間的衝突。人生風雨飄搖,動蕩的世界局勢令人人自危,何處可享永久安樂?但雖然危機四伏,若人人付出關懷、友愛、忍耐的努力,一定會將困境化為祝福。

其他綜合時事評論文章

(專論) 大眾「翻車」與工業4.0
難民潮的禍與福
中英經濟合作新契機
家鄉消息

2015年11月內容

專題綜合時事評論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園地達福園地芝城園地培德中心活動消息芝城教會消息筆墨風城南美秘魯園地紐英倫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