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心性發展三階段

2015年9月
策劃和撰稿:康貴華、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兒童和青少年的心性發展(Psychosexual Development),可分為三個階段。

◎生理性別身分(Biological/AssignedS exual Identity)──出生

性別是按新生嬰兒的生理性特徵而被社會賦予,我們稱之為生理性別身分,屬於孩子在心性發展中的第一個階段。

◎心理性別身分(GenderIdentity)──2至10歲

第二個階段稱為心理性別身分,2歲時開始建立,3至4歲形成。

心理性別又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自覺是男性或女性;第二層次,感覺自己的男性氣概(Masculinity)或女性氣質(Femininity),包括強與弱、對自己性別身分和角色的喜愛、接納程度,以及自己是否與其他同性有很大分別。

心理性別身分的形成,醫學界普遍認為成因複雜,非只靠單一因素,乃由各種先天因素(包括遺傳基因和母腹中性荷爾蒙等生理因素)與後天因素(包括出生後的性荷爾蒙、家庭、心理、人際關係和各種社會因素)互動形成。2013年出版的《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病斷症及統計手冊第五版》也沒有斷言,性別認同是與生俱來的,只指出「心理性別是因各種生理、心理和人際關係的因素互動形成」。

心理性別的後天因素,有賴於孩子與同性別父或母建立親密關係、性別認同(Identification)與模仿(Modeling)。男孩的認同過程較女孩複雜,需由與母親的認同轉向與父親的認同(Identification Shift),經歷與母親分離及個體化(Separation And Individuation)過程,因此母親願意放手及父親樂意接納愛護,同樣重要。

著名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依德(S.Freud)認為,若任何因素影響孩童對異性父母的愛、對同性父母的認同,都會阻礙心理性別的正常形成。5至10歲是心理性別的鞏固期,孩子需要同性朋輩的接納和愛護,才能建立個人的性別自信(Gender Confidence)和自尊。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10至14歲

性傾向是指一個人,持續地被某一性別在愛情上(Romantic)和性慾上(Sexual/Erotic)所吸引,在10至14歲期間開始建立和形成,剛好也是青春期和次性徵發育期,為心性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作者介紹:

康貴華醫生,為香港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精神科院士;本期專題個案,均出自康醫生診療實例。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尊重你的「性別使命」
子女性別自信 家長八個原則
真實個案 追根尋源
面對跨性別 避免入誤區
各司其職事半功倍
心性發展三階段

2015年9月內容

專題綜合時事評論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園地達福園地芝城園地培德中心活動消息芝城教會消息筆墨風城南美秘魯園地紐英倫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