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時事評論: 中東將面臨重大變化

2015年5月
文/尹烈

中東的阿拉伯民族,半個世紀以來都是被獨裁者所統治,雖然當中很多都是石油出產國,統治階層生活當然相當豐厚,人民的生活卻不一定如外間想像的好,更加不會因為都是回教徒就會和諧共存。而西方國家如美國,以往的政策多是與當權者合作,畢竟,西方國家要求的只是局勢安定,所以中東百姓多視西方為他們的壓迫者的夥伴。

阿拉伯百姓在長久被壓迫的環境下,靜極思動,在21世紀內響了兩次警鐘。

第一次是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這個運動的思想根源,是來自西方的民主精神,起始自突尼斯,影響至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但發起阿拉伯之春的百姓,沒有因為追求民主而親近西方,他們自視基於民族性的愛國精神,成為這運動的原動力,與西方無關;在人民尚能夠用和平方式進行抗議的時期,比如在埃及穆斯林弟兄會得勢之前,頗能夠表現出民主互助精神,好像回教徒和基督徒在政府的水炮面前守望相助。

第二次的警鐘,是極端暴力的ISIS。其目的和「阿拉伯之春」相似,也是向當權者挑戰,但與「阿拉伯之春」相反,ISIS的根源思想並非來自外在世界,而是來自阿拉伯民族本身,但思想被極端化,且行為暴力殘忍,用的是恐怖手段,所以,我們要明白ISIS存在的本質,是阿拉伯民族的一場內戰。

前不久,ISIS發放出殘殺一個約旦機師的的影片,引起了全世界的憤怒,甚至引起了中東回教民族對ISIS的同仇敵愾。雖然恐怖行動張牙舞爪、耀武揚威,研究中東的學者卻指出,他們是在自掘墳墓。對於對手來說,ISIS正身處最「理想」位置,因為要對付他們,不單軍事上要勝利,更重要的是要解構(Deconstruct)他們的理念。能夠叫任何一種主義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力量,是它的理想吸引人。ISIS聲勢最凌厲之時,並非他們的軍事勝利,而是全球各地都有人投奔,成為他們的新血。所以ISIS越殘暴冷血就越不得人心,而ISIS的一切行動,正正在催化這個過程。

阿拉伯國家的當權者必須要醒悟:苛政不得民心,一個用強暴手法逼人民屈服的政府,最終必為人民所推翻;一個國家若想和平安穩,就必須要容納不同的聲音。當然,這種講法在回教國家中有著相當的阻力,但「阿拉伯之春」給我們看到,年輕一代的回教徒已經開始有所改變,阿拉伯世界思想和文化上的改變亦已勢在必行;若不全在這一代發生,相信在下一個30年,中東回教國家會有極大的變化。

其他綜合時事評論文章

(專論) 地球零垃圾的挑戰
中東將面臨重大變化
我們走向何方?
家鄉消息

2015年5月內容

專題綜合時事評論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園地休士頓角聲癌症協會達福園地芝城園地紐英倫園地南美秘魯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