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百年傘業 情牽人間

2015年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賴子通丶杜靈思丶趙秀華丶徐秀珊丶黃鳳儀丶周簡艷珍

牌匾上寫著「純正鋼骨,永久包修」,訴說著一段充滿人情味,而且是超越一個世紀的歷史故事……
1986年6月1日,一間很平凡的商店和一位很平凡的店主,發出了一篇很短的文告,作出了一個在情、理上都很平凡的結業決定。一貫以手工製作為主,對原料的選擇又很嚴格的這間老店,產品價錢比一般同類貨品都高出很多。店舖的營業原則是「真不二價」(除了「工展會」時的九折),然而在最後一個月內的八折售價,令全部產品和存貨在不足兩週之內售罄,何解?

光緒十二年、1886年,「梁蘇記」遮廠於廣州高第街創立,由本是「收買佬」的廣東順德人梁智華老先生以別字「蘇」為名。第五房的第四代傳人梁孟誠回憶,由於物資缺乏,太公本來專門幫人修補家具及廚具,後來有洋人拿了一把洋傘給太公維修,讓他發覺原來洋傘不難製造,於是便生產起洋傘來。梁老先生可說是生產洋傘的首位中國人,為了製造真正的洋傘,所有原材料都由外國進口。據說當時店內掛着兩面鏡匾,一面寫上「如不合意,原銀奉還」,另一面則寫上「永久包修保用」,以永久保用來贏得坊眾的信任。而當時的雨傘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巨型和非常重,因為那樣才耐用。

全盛時期,梁蘇記在粵港澳三地先後開設15間分店,產品行銷海外,更保證「無漏雨,保不脫色;正鋼骨,永久保修。」在現實社會上,哪會有商店保證「永久包修」的?至日本侵華時代,工人們對僱主仍不離不棄,大家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繼續跟隨梁家。隨着梁智華年事漸高,梁蘇記的業務也一分為三。1949年以後,在廣州的各分店先後與各廠合併。1952年,梁智華在香港病逝。梁蘇記第三代傳人梁春發留學英國,回港後從事建築,兼營祖業,但最終在1986年,即梁蘇記開業百年之際,宣布結束香港島的梁蘇記。1994年,曾於英國當傘具學徒的梁孟誠,在深水埗區重整旗鼓,加以改良梁蘇記的製傘技術、設計趨時、多元化、加強功能和接受訂造遮服務。至今店內仍掛着兩塊銅匾,刻上「純正鋼骨」及「永久包修」字樣,秉承祖訓。

社會上隨機械製造的日本雨傘大量入口,價格廉宜,人手造的雨傘自然難以競爭了。梁蘇記歷經百年,堅持
人手製造雨傘、鋼骨設計、永久保用,這個年頭已經絕無僅有了,但梁家不欲斷送祖宗基業,無論環境多艱
苦也堅持下去,既為恪守孝道,實踐父、祖理想與事業之傳承,也為照顧店裡歷代的老臣子。遮廠的故事也
曾啟發劇作家杜國威,編寫了一齣充滿溫情的舞台劇《人間有情》。與西方人的人情概念有異,中國人獨有
是「人情味」。這「味」,近者愈濃,僱主對工人也親同家人,功同一體;人手作出的雨傘,內裡代表著中國人純樸的人情味。店主堅毅不屈的精神,也代表每位迎難而上的香港人。

對於重效益、瘦身裁員不絕的香港社會,這觀念豈非一大諷刺?有人情味的社會,非靠個人的努力,而是需要大家一起跨過每道深淵。在這人情淡薄世界裡看「梁蘇記」,能夠純真地觀看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關係,可感受一份失落的情懷,也能喚醒人們對「人間有情」的重視和追求。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多元文化 • 建立香江
愛港溫情, 攜手踏平崎嶇路
難民教父 — 嘉道理兄弟
百煉精金 • 靈實精神
濟弱扶貧自東華
百年傘業  情牽人間

2015年2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天倫樂  • 親子樂 兒童天地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