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雨傘運動與魔幻現實主義

2015年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徐秀珊丶謝陳惠珊丶鄧玉蘭丶陳雅文丶陳惠芳丶劉婉瑜丶賴子通丶賴秋玲丶周簡艷珍

過去兩個多月的雨傘運動中,出現了不少震懾人心的片段。除了一幕幕的衝突場面外,更有懸掛在獅子山上印有「我要真普選」的直幡,跟雨傘運動相關的藝術品亦遍地開花,各式各樣的藝術表達,包括雨傘摺紙、在金鐘佔領區內滿載民主訴求彩色便條的連儂牆,也有人在9月30日搜集破爛的雨傘砌成「聚傘樹」,彩色傘上有不少胡椒噴霧的痕跡,承載著佔領人士流過的血與淚。金鐘、旺角和銅鑼灣的街道平日熙來攘往,在佔領運動期間則帶有濃濃的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香港不再是「搵食大晒」的地方。

「魔幻現實主義」有別於「超現實主義」,後者描述潛意識活動,著重夢境和幻覺,藝術家會善用象徵為尋常的現實注入新奇的力量。魔幻現實主義觸及的是日常生活的情景,透過創作人豐富的想像力和別具匠心的誇張手法,打破對常態的既定想法,揭示不尋常的「神奇現實」,呈現對生活現況的訴求。「魔幻現實主義」一詞最早見於德國文藝批評家佛朗次‧羅(Franz Roh)於1925年出版的《後期表現派:魔幻現實主義,當前歐洲繪畫中的若干問題》,他在詮釋德國後期表現主義的繪畫風格時,以魔幻寫實表達一種變動又恆常、真實與魔幻空間並存的意境。這個詞彙經翻譯後傳入西班牙,再被委內瑞拉作家烏斯拉爾‧彼特里(Arturo Uslar Pietri)引進拉美文壇,以《百年孤寂》聞名遐邇的魔幻現實主義大師馬奎斯於本年去世,與香港的雨傘運動同屬2014年重大事件之一。

走進雨傘運動佔領區,你可能以為自己回到古希臘,因為到處都有三五成群的人在馬路上討論民主發展議題。區內有流動民主教室,有演講嘉賓輪流向路人拆解社會時事現況,分享推動普選的理念,也有幼院教師辦小朋友民主教室,藉寓言故事幫助小孩理解佔領運動的緣由。佔領區彷似一個小社區,有佔領人士在帳篷內搭起的街頭圖書館,供人安座於馬路上的沙發安靜閱讀。其中被形容為雨傘運動地標的「夏.村自修室」,在高峰期能容納過百名學生在內溫習,實踐罷課不罷學的宗旨,更有老師在下課後從學校趕到「自修室」為罷課學生補課。在這個生活節奏急速,事事講求成本效益的大都會,竟然有人願意放下休息與享樂的權利,走上街頭以和平、自律和理性的方式表達民主訴求。此情此景,既夢幻,又如斯真實。

也許我們同時活在既是最好、又是最壞的年代,似是甚麼都有、卻是甚麼都沒有的年代。這種感覺似有還無,時而混沌,時而清澈,既不能說服自己「這裡一切如常」,也不能說「忘了總比記得好」一句話了事。三個佔領地區已分別於11月和12月逐一被清場,公路重新開通了,車輛絡繹不絕,市面回復繁華熱鬧的景象,但對於見證過雨傘運動的人而言,風已經起了,香港已踏入了「後佔中」時代。人們如何鼓起勇氣,在花朵飄零的時代中堅守信念,在傷痕處處的地方散播愛與和平的種子?有誰願意作負傷的治療者(《The Wounded Healer》, 作者盧雲),踏進這城的人群中,與他們同笑同哭,共同找尋堅持下去的勇氣與盼望?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突破歷史的桎梏
心靈重建:訪問余德淳先生
清除心靈地雷
心靈富足有法
雨傘運動與魔幻現實主義
陳嘉璐,細說心靈增值之路

2015年1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  • 親子樂 兒童天地生命線 • 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 免費活動消息 • 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