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 (共育幼苗) 他山之石

2014年12月
文/黄少蘭

中國鄉間有一句話:「生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說話背後的意思,反映中國人對讀書的重視。不謀而合,最近英國國家電台一名教育新聞記者發表一篇報導,題目名為 Why do Chinese pupils do so well in school tests? 報導指出在海外讀書的中國學生考試成績懮秀,研究顯示他們的成功可能與家庭背景和父母重視教育有關。

研究指出:中國父母為子女選擇好學校,期望子女學有所成。他們相信勤有功、戲無益,向子女灌輸和肯定教育的價值。加上他們堅信勤奮和堅強的意志必會使夢境成真。簡言之,中國學生在學業上成功,八成以上的原因是來自家庭、選校和個人的勤奮。

芬蘭在教育下一代的決心不下於中國人的父母。他們有一句形容自己的話:“Whatever it takes.”意思是無論付上甚麼代價,都要讓孩子成功。芬蘭的學生在測試「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裡,表現也是非常出色。閱讀、數學和科學的成績,僅次於韓國和日本。可是,據研究所得,芬蘭學生成功的原因與中國學生成功的原因完全不一樣。

芬蘭學生的成功不單是由於父母重視教育,而是由整個國家的政策配合孩子的教育。每一名孩子7歲便開始上學受教育,相比西方和亞洲的國家,芬蘭的孩子上學時數較少,功課量較少。每天,孩子不會被重重的學習和功課壓著,而是有更多遊戲時間,更多發揮的空間。西方有句話說:多活動,多智慧。這觀念跟中國人的想法很不同,值得借鏡。

其他親子樂文章

(English Space) A Red-letter Day 大日子
(3歲定80) 愛的現實
(共育幼苗) 他山之石

2014年12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 • 天倫樂  • 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世界遊蹤 免費活動消息 • 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基督教服務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