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自耕、自給、自樂》

2014年1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趙秀華、賴子通、黃鳳儀、陸小顏、 鄧玉蘭、徐秀珊、蔡忞、周簡艷珍

從小巴總站下車,拐入鶴藪村內的迂迴小巷,邊走向上坡,邊聽阿Sue介紹沿路兩旁林林總總的有機植物。目掃巴蕉、咖啡豆、田七、黃薑、老鼠瓜、黃瓜……筆者的相機還未來得及拍下所有品種,便到了這片綠油油、年租6,000港元、位於「綠田園」有機農場內的耕地。

歸園田居

阿Sue十一年前放下教鞭,與丈夫從市區搬到粉嶺近郊居住,實踐歸隱田園的生活。一向喜愛行山的她,每天清早6時許便束上「行裝」出發,鄰居一直以為她去「晨運」,直至收到她欣喜地送上3個月才有一造收成的白苦瓜,才得知她每天涉足農田、躬身學習有機耕種。阿Sue說:「十年前,這裡到處是荒廢農田, 近年已陸續被人租用作有機耕植場。然而,不少為打發週末而來的人,因擺脫不了繁忙的生活,最終棄耕。」

堅守原則

阿Sue選擇在環保團體的支援下自耕,除了可得到耕種技術指導外,主因是團體堅守尊重大地和保護生態的原則;不用化學肥料、不殺滅昆蟲。她猶記得曾有成員被發現一次施用化學農藥,結果被負責人封田3年,成員被拒絕續約。

一舉三得

阿Sue認為要實踐自耕生活,先決條件必然是對耕種有興趣、無經濟之憂、能付出時間,且有耐性。她視耕種如運動,既能打發時間,又可享受辛勞過後的收穫,可謂一舉三得!在默默自耕的過程中親近大自然, 阿Sue把許多的人和事想得通透,心境豁達了,身體比以前強壯了。

今天,她活得悠然自得,不時與農友談天說地,對於一年四季不停輪耕的生活,阿Sue從未想過放棄。

志趣相「逢」

無獨有偶,「城市農夫」雄哥也是一位退休教師。大學時期主修地理、熱愛大自然的他,去年退休後, 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樹屋田莊」的負責人(簡稱:莊主)。田莊的理念是保育大自然生態,雄哥對有機耕 作的熱誠,得到莊主的信任,讓他在田莊附近一大片農地 耕作,並且分毫不收。自此,雄哥經常在清早從老遠的將軍澳住所,前來大埔林村這片世外桃源,照顧田裡的耕作。

天地人和

雄哥得到莊主傳授有機耕作的知識和技術,經過去一年的努力耕耘,終有所收成。成果計有羅馬生菜、蕃茄和日本大蘿蔔。 然而,拔草、翻土、落灰、下苗、秧苗、施肥等的過程,殊不簡單,且須按步就班。雄哥把一絲不苟的栽種心得娓娓道來,又說:「還要視乎天氣、陽光和雨水的配合,循大自然的規律,一點不能馬虎,恒常拔草的工作更不可少。」

盡力而為

目前,他正專注種植各類沙律菜,如羅馬生菜、橡葉生菜、牛油菜等,一年兩 造,自給自足之餘,也供前來田莊遊玩的人購買,既可推廣有機耕作,亦可保住農地不致荒廢。

對於每週4至5天時間長途跋涉、身體力行的投放,雄哥坦言也曾想過放棄。尤其在炎夏、潮濕的天氣,户外耕作更是辛苦。然而,支持保育生態的他,仍十分享受在耕作過程中鍛練身體。但如年紀漸長、體力不容,也不能只為樂趣而繼續下去。

雄哥認為,除非仿傚外國的「農企化」(Corporate Farming)模式經營,否則在凡事看經濟效益、土地有限的香港,成本高、定價貴的有機耕種是很難普及的。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一飯一粥都是愛
有機食品的生產與認證
室內種出住家菜
社企有機
《自耕、自給、自樂》
香港有機知多少

2014年11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生命線智慧之窗親子樂兒童天地免費活動消息健康寶庫世界遊蹤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基督教服務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