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科學與信仰) 身體的發電廠

2014年10月
文/黃小石

如果說一個現代的城市是人的身體,線粒體就像是身體的發電廠。線粒體是人體細胞裡的一種特別的組織,它主要的功用在於合成身體中細胞能量傳遞的分子,化學名字是三磷酸腺.,通常稱為ATP。當ATP的磷酸鍵被水解的時候,就會釋放相當的熱量與化學能量,以供細胞的需求,可以被細胞質裡的多種.素,以及肌動蛋白和運輸蛋白等,用來作細胞的活動之所需的能量。

若說線粒體是人體的發電廠,ATP就是所發的電,供應身體95%的能量,這些ATP都是從線粒體將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物,通過所謂的三羧酸循環的代謝過程產生出來。ATP是細胞能量的攜帶者或轉運者,是大部分的生物都需要的。

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

線粒體首先是由一位德國病理學家歐特曼發現的,因為它在顯微鏡下看起來是細胞中的一種狹長形的細微粒子得名。線粒體是一種所謂的「細胞器」,是由兩層「磷脂雙分
子層」膜包圍而成的,外膜中有許多細小的通道,有助於內外物質(比如負離子)的交換,兩層包膜之間所形成的空間稱為「膜間隙」,這間隙中充滿著一種特殊蛋白的膠質,一些維持生命重要的生化反應,就是在這裡產生的:這是因為在膜間隙中有的氫離子的濃度較高,這些氫離子再藉著內膜上的一種「ATP合成.」通道,直接流入線粒體內,釋放能量、同時又產生出ATP以便儲存和傳遞體內的化學能。

這比起人工的發電廠與能量的運用不單複雜得多,而且也高明得多了。基本上說來:我們發電只不過用某種自然能源,轉動一個安置在線圈中的磁鐵,藉著電磁感應,在線圈中產生電流,然後又藉這電流通過一個其中安置磁鐵的線圈,轉動磁鐵做工,簡單明瞭;但是與細胞內線粒體的「奈米」作業技術相比,那就不免顯得太粗淺了。至於線粒體及ATP 到底是如何作業,很多細節至今還是一個謎。如果能量的運用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那麼我們又當怎.來看線粒體呢?

線粒體的來源

線粒體內也有自己的D N A 基因組,但是不大,且是個環狀結構,然而在人體一般細胞內的細胞核裡形成染色體的D N A卻是線狀結構,因此有一種理論是說起初線粒體是來自細菌的環狀基因組。不過沒有線粒體的話,真核細菌無法產生能量,要是沒有細菌又不能有線粒體,這又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雖然「原核生物」有環狀基因組,但是卻不含線粒體,(只有真核細胞有線粒體),但是原核生物卻不製造線粒體。線粒體似乎只能從線粒體分裂而來。所謂的「內共生假說」,就是線粒體併入真核細菌產生共生關係,在目前還是無法證實的。要想知道單細胞的起源,需要知道線粒體的起源,而線粒體是個相當複雜、但是卻不能單獨生存的細胞器,似乎是與細胞同時出現的。

線粒體與葉綠體

也許我們會想,像線粒體這類的複雜器官,一定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演化出來的話,其實這組織在很簡單的單細胞生物中就已經出現了。如果我們認為既然植物先出現,也許比較簡單,可是植物細胞更複雜,其中不單有線粒體,而且還有葉綠體。葉綠體也是一種由兩層「磷脂雙分子層」膜包圍起來的「細胞器」,與線粒體一樣,也有其分別不同的基因組。葉綠體能將日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將二氧化碳與水合成為澱粉與糖等物,把日光能長期儲存在體內並產生氧氣,讓地上一切「高等生物」得以存活。千萬年後我們現在所開採的石油、煤等物體都是當年植物所儲存的日光能一直留到今天,這比我們現代的科技要高明得多了。目前我們也知道怎.直接把日光能轉換成電流,效率與甘蔗差不多,但是如果我們不立刻把這電能用掉,這些轉換得來的日光能是不能有效地儲存的,因為目前的電池技術還是相對地粗陋,既笨重又昂貴,而且儲存能量的時間也有限。想起唸小學時候所叫的口號:「人定勝天」,不禁啞然失笑。

這是生命的奇蹟。雖然我們對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已有相當的瞭解,但是起初這葉綠體是怎.來的,也是與線粒體一般,仍舊是一個謎1。

線粒體夏娃

有趣的是:線粒體雖然是細胞中一種極為重要的成員,但是它的「基因組」卻與細胞核裡的基因組截然不同,這兩套基因組各有其獨立功能,(兩者間也不會有基因間交換共組 recombination 現象),儼然是一個細胞內的獨立的「共生體」。所有人體細胞裡的線粒體都是遺傳自他們的母親。當精子與卵子結合的時候,卵子的細胞液(也有說是在胚胎中)會將精子所攜帶的線粒體除滅,只留下母親的線粒體 。

1987年,遺傳學家分析世界各處不同的人種體細胞中所帶的線粒體的基因組,發現所有的人都是出自一位非洲的母親,並稱她為「線粒體夏娃」2,夏娃乃是《聖經》所提到的第一個女人,原文是「眾生之母」的意思。這個發現發表在極有地位的《自然》雜誌上。所以從遺傳學的角度看來,現在我們地上所有的人種,原來都是「表親」;「一表三千里」原來不是誇張的辭句。筆者一向認為量子力學不可思議,看來遺傳學也一樣。

無論我們對線粒體的了解有多少、知不知道它是哪裡來的,它卻是充滿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默默地生發我們一切所需的能力,叫我們每一個細胞能發生功用,和諧配搭,沒有例外。這是何等美麗的圖畫。

1學者多以葉綠素(及線粒體)原為一種細菌,侵入真核細胞,與之產生共生形態,先撇開這理論的證據優劣不談,起初這些沒有葉綠素及線粒體的真核細胞又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細胞及細胞器都是極複雜的生化組織。

2Mitochondrion Eve

其他智慧之窗文章

(科學與信仰) 身體的發電廠
(阿非與阿基) 好人遭癌報

2014年10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天倫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免費活動消息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