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2014年10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趙秀華、賴秋玲、陳雅文、鄧玉蘭、謝陳惠珊

情緒是上天給人與生俱來的溝通能力,讓受造物活出豐盛的生命。就如嬰孩會用哭啼表示不高興、厭惡、憤怒、恐懼,而以笑容表達得意、喜歡或快樂。

如何了解自己的情緒?

可惜有些人認為:「人不應該有情緒」,所以不肯承認自己有不舒服的感覺。要了解自己的情緒就是要從不同的層面中學習認識自己,將未曾意識的情緒意識化、理解自己的情緒防衛機制、情緒的象徵意義,和明白自己過度的情緒反應可能是由於過去類似的經歷所致。當面對不舒服的感覺時,就要仔細想想,為什麼會難過、生氣?嘗試注意自己的感受並問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可以怎麼做,將來才不會再重蹈覆轍?

當人能敏銳體察自己的情緒,並真正接納自己當時的感受時,身心便會健康自然,與人建立信任的關係。相反,壓抑情緒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1年年報中指出,每4個人當中,便有一人在-生中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或情緒病,而到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都市人的第二號殺手。

情緒低落時怎樣處理?

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已認為最舒適的方法紓解情緒,如逛街、聽音樂、散步、痛哭一場、每天運動30分鐘、找好友訴苦、給自己安靜放鬆的時間、睡前列出5件當天最喜歡的事或寫情緒日誌。有研究報告指出,當人可以重覆4次用文字整合自己的內在複雜思緒(每次20分鐘),寫下困擾事件所帶來的情緒感受時,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當選擇了合適自己的紓解方法後,要給自己一個安全的空間去接觸自己的感受,回想自己曾親歷過的自然美境,有幫助自己進入放鬆狀態;釐清一些想法,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的需要,並用心體會和學習表達情緒的方法,在生活中切實應用出來。

我需要見醫生嗎?

香港人生活緊張,人人均有機會患上情緒病。在最近的四星期中,你有沒有經常出現多於四項以下情況:煩躁不安、失眠、容易疲累、難以集中精神、警覺性過高、食慾改變(如胃口變差或過量進食),覺得與其他人疏離或難以與別人建立互信關係。而上述情況是否對你做成明顯的困擾或負面影響?倘若你懷疑自己或親友被情緒困擾時,應及早正視,對症下藥,才是邁向健康之路。

讀者如欲查詢常見的兒童、青少年、成人或老人心理問題,可致電香港心理衛生會的免費心理健康輔導及資訊熱線:2772 9947,或可透過電話測試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並且學習不同的精神健康鬆弛法。基督教勵行會的「勵行情緒輔導中心」提供周一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7時,周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周日及公眾假期休息)的電話熱線服務:2772 0047(必須預約)。經濟困難人士,可申請減免服務費用。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快樂出自心靈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運動益處多
我窮又如何?
我不漂亮又如何?
幸福新體會

2014年10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天倫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免費活動消息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