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快樂出自心靈

2014年10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趙秀華、賴秋玲、陳雅文、鄧玉蘭、謝陳惠珊

很多人都想為快樂下定義,卻沒有人能徹底地闡明,大部分的人,只能說出令他們快樂的原由。例如:較世俗的會說:有錢就開心、吃喝玩當然樂……情操高尚些的會說:為善最樂、助人為快樂之本……因為,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快樂都有不同的定義。專家們只能概括地指出:「快樂是不痛苦,是一種感受良好的情緒反應,一種表現出愉悅與幸福的心理狀態。常見的成因包括感到健康、安全和愛情等。快樂最常見的表達方式是笑。知足的人比較快樂,因為要求不高,很容易快樂滿足。」

香港老牌歌星許冠傑的名曲《快樂》,把快樂形容得十分溫馨和生活化:

「快樂是陽光普照的清晨,快樂是流水美妙的音韻,快樂其實分分鐘把您等,只要您識得點去搵。

快樂是尋找天際的星辰,快樂是回憶沙灘的足印,快樂其實邊一位都有份,不管您是富或貧。

朋友愛,父母恩,每刻溫暖在我心,豁達滿足,仁愛施恩,快樂便常共您相親。

快樂是離開都市的煙塵,快樂是回家往浴缸一浸,快樂是一首好歌嘴裡哼,一張晚報,一杯香檳。

快樂是賢妻給我的精神,快樂是兒子親暱的一吻,快樂長陪我這一生,皆因我是快樂人。」

歌曲中那些令人快樂的事情,全都十分平凡,每天都環繞在我們身邊,若懂得如何去擷取,便能成為快樂人。然而,面對同樣的境況、同樣的事物,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感受。當人情緒低落時,明明是花好月圓、良辰美景,卻偏偏「對花憂怨、對月含愁」,可見人的心靈,是形成快樂與悲傷的第一因。

德國偉大的足球健將布雷默說:「真正的快樂是內在的,它只有在人類的心靈裡才能發現。」然而,人的心靈十分複雜,七情六慾衍生出喜怒哀樂;外在的環境更是千變萬化,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快樂沒有悲哀。除非人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超越環境的眼光,才能在任何的景況下,都保持心靈安泰,有滿足的喜樂。

《聖經》舊約先知哈巴谷,經歷了天災人禍頻仍的時代,一生與患難為伍,但他卻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天父上帝)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信靠全能的獨一真神,知道祂在任何環境,都為我們帶來祝福,是我們心靈最大的定力。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作家──蒙田,一生堅信基督,他說:「只有信念使快樂真實!」當我們誠心依靠上帝,活在全能者的蔭庇下,就不必為明天憂慮,可以像天真爛漫的孩子一樣,從心裡面笑出來。讓我們都回到天父的身邊,飲於快樂的泉源,得著心靈的滿足!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快樂出自心靈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運動益處多
我窮又如何?
我不漂亮又如何?
幸福新體會

2014年10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天倫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免費活動消息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