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沙漠植物的開發與利用

2014年8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葉惠平、勞伯祥

為了繼續生存,沙區的人與沙漠進行了年復一年的不懈鬥爭。在這種環境下,他們學會了利用沙漠植物來充飢、治病、美化家園、餵養牲畜。假如能把防沙治沙和經濟開發結合起來,擴大沙生植物的種植面積,在恢復生態植被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產業化開發,就可以形成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一體的沙產業。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在1984年首次提出了「沙產業」的概念。他認為,我國沙漠和戈壁大約16億畝,和農田面積一樣大。目前人們對沙漠和戈壁獲取的只限於特產的藥材,但也只採不種。沙漠和戈壁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作為沙產業,應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現代化技術,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技術的全部成就,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轉化太陽能,發展知識密集型的農業型產業。

如今,沙漠植物主要從兩大方面進行開發:一是以其所含成分從藥用、食用、經濟進行開發;二是以其外形多樣性開發觀賞價值。

1.

藥食兩用的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素有「沙漠人嵾」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肉蓯蓉味甘、性溫,具有補腎壯陽、填精補髓、養血潤燥、悅色延年等功效。過去,肉蓯蓉主要是個人採挖,其用途也僅限於入藥。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蓯蓉藥用價值不斷得到開發利用,逐漸被消費者認識和接受,蓯蓉產品市場需求呈現求過於供的局面。位於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是中國最大的人工肉蓯蓉主產區,現有梭梭林630萬畝,年產乾蓯蓉15萬公斤,佔全區的90%。有企業研制開發出蓯蓉藥酒和蓯蓉養生液,年生產蓯蓉藥酒300噸、蓯蓉養生液150噸,實現銷售收入八千多萬元。肉蓯蓉的開發,僅是沙產業的一個縮影。

1408_2b 1408_2c
未長出地面的肉蓯蓉                           開花的肉蓯蓉

2.

鎖陽(Cynomorium Songaricum):產於內蒙古沙漠地帶的鎖陽,寄生於蒺藜科植物白刺的根上。據《本草網目》所述:「味甘、性溫、無毒。大補陰氣,益精血,利大便;潤燥養筋,治痿弱。」《輟耕錄》說,固精補陽等功效,猶勝肉蓯蓉百倍。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鎖陽有增強腸管蠕動,清除羥自由基,促進體液免疫功能等作用。

1408_2d

3.

具有觀賞價值的楊柳科胡楊(Populus Euphratica),葉形多變,在幼樹、成年樹基部及萌生條上葉形狹長如柳葉,成年樹的葉子有廣卵形、菱形、心臟形、三角形,頗不一致,是極好的觀葉樹種。入秋時節葉色金黃,充分表現出沙漠景色的神奇。

1408_2e

4.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為沙漠地區僅存的常綠闊葉灌木。其花形大、黃色。葉片的顏色會隨著季節改變。夏秋季為灰綠色,冬季為藍綠色,春季又轉變成翠綠色。

1408_2f

此外還有白刺、沙棘、沙蔥、甘草、麻黃、蒙古扁桃、沙棗、馬蓮等方面,均已有一定的開發。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與大自然搏鬥的生命層次
低投高效的治沙方法 —植物固沙
馬蘭湖治沙工程
植樹造林 愚公移山 ──原樹華先生專訪
沙漠植物的開發與利用
沙漠歷奇
沙塵暴威脅中國夢

2014年8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免費活動消息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