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低投高效的治沙方法 —植物固沙

2014年8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葉惠平、勞伯祥

植物固沙,是通過封育和栽種植物等方法,達到防治沙漠、穩定綠洲,提高沙區環境質量和生產潛力的一種技術措施。

它是沙漠治理最有效的途徑,主要表現在:

1)植物固沙,能提高植被覆蓋率,防止土地的風蝕,促進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穩定沙地的轉化。

2)植物固沙可以促進貧瘠流沙向沙土方向轉化,使難利用沙漠向可利用沙地轉化,具有沙漠資源改造的基本功能。

3)植物固沙可改善植被覆蓋沙域的環境,促進沙地植物群落向良性方向發展,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有利於增加生物多樣性。

4)通過植物固沙技術改造後的沙丘系統(包括沙丘、丘間低地、沙丘群間的平坦灘地和沙質平地),一旦控制了流沙前移和風蝕危害,可把植被防護的丘間平地開闢為基本農田、果園、瓜地或飼草料基地,提供適量的植物資源,可適度放牧、樵採和提供民用建築材料,建立居民新村,逐步建立綠洲體系,完成沙漠向綠洲的轉化。

不同的沙地類型,有其適宜的植物固沙措施,應用時應有針對性的選擇,使各種措施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共同構成完備的技術體系。 流動沙丘在風力作用下,往往沿主風向前移,埋壓綠洲、渠道、居民點,危害極大。防護綠洲鄰邊和內部零星分佈的流動沙丘,是造林固沙的重點。流動沙丘的地表形態,大都由沙丘及丘間低地(沙溝)構成,生物固沙技術有所不同。

(一)沙溝造林技術:是因應沙丘丘間低地風力較小,風力場平緩,沙粒較易阻礙堆積;低地水分條件較好,植物較易成活,造林難度較小。

利用上述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進行人工造林,另方面利用風力拉削沙丘,導沙入林,形成「前擋後拉」的治沙勢態,經過數年,便可固定沙丘,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

(二)造林場地的確定:沙溝造林必須選擇沙丘背風坡的丘間地,但不宜緊靠沙丘,要留出一段空地。留出空地的寬度,應根據沙丘高度和沙丘年移動速度及林木生長高度來測算。一般距沙丘背風坡腳留出沙壓帶3平方米左右,開始種植若干行沙柳、花棒等,往外再栽幾行喬木,林下種草,次年在沙丘前移退出的退沙畔再造喬木、灌木林和種草。這樣連續造林種草3至4次,就可將沙丘拉平,成為可種植之地。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與大自然搏鬥的生命層次
低投高效的治沙方法 —植物固沙
馬蘭湖治沙工程
植樹造林 愚公移山 ──原樹華先生專訪
沙漠植物的開發與利用
沙漠歷奇
沙塵暴威脅中國夢

2014年8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免費活動消息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