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反身而誠 乃在清心

2014年7月
文/姚錦燊

1407_14d本欄將耶穌教訓植入中國漢代語境,因為耶穌出生正值漢朝。作者用第一身模擬漢代人從大秦國(羅馬帝國)聽到福音後進行自我的探索:手中只有漢代的國學經典、一本記載耶穌談話的《耶穌論語》及由別人傳述的使徒教訓。那時,佛教並未普及,儒學未經宋、明二代轉化。本欄乃將中國文化由人本的基調導向以上帝為本的基督信仰。

先賢對國家在上者有何要求?《禮記‧大學》的記錄中,最重要的是修養品德:「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如果在上者其身不正,用心不良,只會變成害人之物。另外,篇中記載:「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品德是可
見的行為,而更重要是背後的動機。因此,聖賢將「誠其意」、「正其心」放在「修其身」前,保證人的品德不是虛偽的言行,《禮記‧中庸》言:「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為何物?《禮記‧大學》記載:「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謂誠於中,形於外……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君子要坦誠地面對自己,時刻像受群眾監察般,將內心的善意表現於外。《孟子‧盡心上》記載:「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求仁莫近焉!」指出人本身已具備一切行仁德的條件,只要誠實自省,便可行出來了。

若這種反身而誠的功夫,只依靠個人的努力,便會得出一個假設:人心蘊含無限的為善能力,由誠意、正心起步,最終達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高境界。可是,大秦國聖徒保羅卻描述人性軟弱無能:「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又《禮記‧大學》指出:「小人閑居為不善。」為何大部分人都是小人,並不能反身而誠,以致成聖?《論語‧雍也》也記載顏回做到了三個月,其餘的人只能做到一兩天、一個月或半個月而已。

聖主耶穌也提及「反身而誠」,但不說「萬物皆備於我」,《耶穌論語》第27頁記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清心」二字指本質不混雜、不偽裝,動機純全。為何動機純全者能見上帝?因為這樣的人知道自己是罪人!閱讀《耶穌論語》第135頁,指出最蒙上帝悅納的,原來不是自以為義的凡人,也不是以為「萬物皆備於我」的聖人,而是知罪又向上帝謙卑認罪的罪人。他們祈求:「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的精神境界發生在每個向上帝回轉、認罪的罪人身上,因為他們知道已得到上帝全然的赦免。

(《耶穌論語》可從角聲直銷書店購閱)

其他生命線文章

(福音恩言) 修理乾淨
(靈界揭秘) 重遇阿「Lu」
(耶穌論語) 反身而誠 乃在清心

2014年7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生命線 • 免費活動消息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