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傳道、受業、解惑

2014年6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謝陳惠珊、徐秀珊、趙秀華、鄧玉蘭、蔡忞、賴子通、周簡艷珍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主後768 -824年),在他所著的《師說》裡開宗明義地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他又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即識道又行道者,才有資格為人師表。

至於何為「道」?韓愈在《原道》一文解釋:「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於外之謂德。」從此可見,「道」是指「仁義道德」。作為師長,固然要「受(授)業、解惑」,但「傳道」卻更為重要;然而,這卻是現代的學校教育,最為缺乏的。

當然,這不能全怪老師,現今的教育制度,以傳授知識為主導;而且知識發達、科目繁多,一班裡幾十個學生,賢愚不一,能讓他們學懂課程,已經不錯了。何況中學開始,每個科目都有一位專科老師,他們只教授專科知識,道德教育誰來承擔?事實上,大部分的學校和老師,都以讓學生取得優良的學術成績為目標,道德教育只能「靠邊站」了。

這是捨本逐末的教育方式,雖可造就一群「有學識」的人,但「知識使人驕傲」,在知識的競爭和角力中,不可能產生和諧幸福的社會。社會的公平正義、團結友愛,需要道德去維持。其實,偏重知識的教育制度,已帶來很多流弊。例如家長為要孩子「贏在起跑處」,讓子女在「填鴨式」的教育中失去了童年;同時,也產生了不少「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IQ)還可以,「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EQ)卻欠奉的年輕人;至於社會的道德,更是每況愈下。

然而,要扭轉現行的教育制度,談何容易?這需要整個香港社會,對價值觀的取向有新的認知,共同追求道德與知識教育並重。但改制需時,縱使所有港人都馬上醒覺,還必須進入政府的討論程序,沒有十年八載絕對改不成。

因此,家庭德育十分重要,建議家長們以身作則,以言教身教,把子女教育成為有道德的良好公民。有些家長可能會說:「這個社會爾虞我詐,把孩子教得太乖太老實,將來在社會上豈不是要吃虧?」若我們相信上帝,明白祂所定的旨意,便不必擔心了。《聖經‧箴言》二十二章4節清楚地記載:「敬畏耶和華(上帝)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聖經‧雅各書》一章17節上)帶領孩子認識上帝,是父母給子女最大的祝福!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傳道、受業、解惑
孔子 ── 永垂不朽的生命師傅
反叛少年遇上尋道老師
刻骨銘心師生情── 細說一段不打不相「惜」的師徒關係
有教無類的 正生書院
球場上啟發生命成長
好書推介:《FAITH一般的信──寄天國的生命師傅》

2014年6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生命線 • 免費活動消息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