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和平的典範

2019年12月     

◇伍志婷

歷年來,不少基督徒獲取諾貝爾和平獎,其中包括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在此分享三個得獎者的小故事,希望大家能有所啟發!

非洲最年輕的領導者

埃塞俄比亞總理艾哈邁德(Abiy Ahmed),為本年度的得主。他上任不久,便田特赦數以千計政治犯、終止新聞審查、解除被懷疑貪污軍人與官員職務。同時他增加了女性於政治、日常生活的影響力,以及承諾透過自由、公平的選舉來強化民主。此外,他終結跟厄立特里亞,近20年的邊境戰爭,恢復兩國外交關係。另一方面,他積極參與鄰國的和平進程,為當地的人民帶來安定生活,作出重大的貢獻。

普世教會協會創辨人

出生於美國的穆德(John Raleigh Mott),在讀大學時的一次教會活動裡,講員施達德(C. T. Studd)說道:「你為自己求大事嗎?不要求這些。你要先求上帝的國。」這句話不單令他深被感動,隨後更立志要成為海外宣教士。當他踏出社會工作,就積極投入青少年事工,如宣教、社會服務。另外,他也發現各基督教派,因著歷史恩怨而無法和解,直到1910年,他在愛丁堡宣教會議中,推動普世教會合一。1946年他奪得獎項,1948年普世教會協會成立,大會推舉他為終身榮譽會長。

享有非洲之父的美譽

擁有神學、哲學、醫學、音樂博士學位的德國人阿爾伯特.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於二十多歲時,已擔任大學講師及神學院的院長。不過在某天,他看見非洲人受飢餓折磨的圖片,驅使他攻讀醫科。八年後,他來到非洲展開醫療服務,並在加蓬創立了診所,期間他對生命有著更直接、深刻的思考,從而建立個人的倫理學,他認為人有必要由尊重、敬畏萬物開始,讓自己成為真正悲憫萬物的善人。1952年他獲頒獎項,而且是歷史上首位無爭議的得主。
《聖經》教導我們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廿章3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