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人間有情 ) 奧殊維茲集中營

2019年11月     

◇賴子通

波蘭「奧殊維茲」集中營入口掛有德文標語“ ARBEIT MACHT FREI “,意即「勞動帶來自由」。事實上,這是一個謊言,勞動並沒有為猶太人帶來自由,它只是一間死亡工廠。
猶太人精神醫學家弗蘭克(Viktor Frankl)(1905 – 1997),1942年被火車送往「奧殊維茲」集中營,裡面有煤氣間、火葬場,四周圍著通電帶鈎的鐵絲網。弗蘭克觀察到,進入集中營的第一個心理階段是震驚。囚犯只有一個編號。一天配給十安士麵包。當一個人的皮下脂肪全部消失後,外形就像一副骷髏骨。冬天在天還未亮就要出外勞動,當腳水腫到已經無法穿下鞋子要赤足上路時,痛得哭了起來。工作時不時受到斥責與鞭打。一千五百名俘虜被關進只容納兩百人的庫房,只能側臥而睡。睡前假如沒時間互相除蝨,那就沒辦法好好睡了。
進入集中營第二心理階段是冷漠。內心的恐懼與憤恨被迫壓抑下來,情感死亡,對身旁堆積如山的死屍完全麻木,這是精神上的自我保護。第三心理階段是獲釋出來後的心理反應:身體較精神易於回復過來。世界彷彿不真實,需要重新學習感受。弗蘭克發現倖存下來的總是那些找到生命意義、擁抱一絲希望堅持下去的人,儘管他們其中有許多捱不到最後。而那些認為生命已毫無意義,失去求生意志、漫無希望的人,或早或晚,全都死了。
弗蘭克從集中營觀察到的種種記錄下來,並且內化成自創的「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所謂意義治療是引領當事人發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找到自己願意奮力尋求的意義。可從三種途徑天來發現意義:一是藉著創造、工作;二是藉著體認價值;三是藉著受苦。一直支撐弗蘭克的求生意志是他憧憬有一天能將集中營的經歷公諸於世;另外是盼望能與另一個集中營的愛妻重聚及過新生活。弗蘭克認同尼采的一句話:「只要擁有一項生存的理由,就能忍受任何生存的痛苦」。
1945年弗蘭克獲釋後畢生行醫講學,用「意義治療法」幫助人尋找人生的意義。他自己對生命保持熱誠:62歲學駕駛飛機,80歲攀岩,90歲仍在維也納授課。弗蘭克將他的經歷和學說寫成書:《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由「光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