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宇宙萬變,生命柔弱!

2019年9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36章原文: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白話

想要收縮一個物件,須先把它擴張。想要削弱,須先強化。想要廢毀,須先抬舉。想要奪取,須先給予。這是萬物先機之所在——柔弱勝剛強的道理。
魚要生存,不可離開池淵。國家的有力武器,不應用作炫耀。1

淺說

本章難解之處,像在傳授詐術,利用別人的弱點去達致目的。這種詮釋,始於第一位著書解說老子(元前570)的軍事家韓非子(元前280-233),他首先把「必固⋯⋯之」的四個「固」字解作「姑」,2即姑且、暫且,便把全章開向權謀的思路。若把「固」字樸素地只解作「定」,3即必然、必須,所描述的只是自然界現象——天理循環,物極必反!
所以本章不是講權謀,而是說現象。原文都省略了主詞。若將政客作為主詞,本章好像謀略。若將全書主題之道作為主詞,意義便完全不同——天理不斷循環,使萬物收縮了又擴張,擴張了又收縮;削弱了又強化,強化了又削弱4⋯⋯這些現象從反面效果看,即寫成「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從正面效果看,可寫成「將欲強之,必固弱之⋯⋯」,因為人性易被成功充昏頭腦,所以老子將注意力放在反面。5
物極必反的自然現象,當中卻包含萬物生存的契機——「微明」——轉弱為強的先機,這是一種深沉智慧。既然一切都在不斷由強轉弱、由弱轉強,世人便不可執守於今日之強。
要認識自身之弱,才可轉弱為強!
轉弱為強並非逞強,而須先承認和守住自身柔弱這事實。所有生命在大部分時間的最自然狀態都是展現柔弱一面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見76章,老子喜用嬰兒作喻,是因為嬰兒最柔弱。
生存需要保護,保護來自環境。明乎此,便不可逞強。「魚不可脫於淵」,淵是魚生存之本,這例子道出魚之柔弱生存條件,需要深水保護。6跟著老子筆鋒一轉便去教訓治國者:「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逞強是失敗先機,喜歡炫耀國力的絕非英明君主!

思考

柔弱,不單是應對環境的手段,也是對自身的自覺認識。知道柔弱,乃懂謙卑。但從老子看,柔弱生命的自處方法,只是安頓於目前,等待契機,轉弱為強。
基督聖教也談宇宙萬變、生命柔弱,但以造物之主作倚靠,訴諸生命始源上帝,因為「魚不可脫於淵」。「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7
宇宙循環由上帝創造:「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上帝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8「⋯⋯無所增添、無所減少⋯⋯」9上帝叫人因柔弱而知道謙卑:「⋯⋯上帝這樣行,是要叫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10所以說,人定勝天的想法是最大謬誤!

1意譯主要參梁瑞明。
2見《說林上》。
3參余培林、吳怡。
4參吳怡,頁238。
5參吳怡,頁240-241。
6韓非子卻將「淵」解作君王的權勢!
7林前4:7。
8傳3:15。
9傳3:14。
10傳3:14。
3徒17:24-28。
4出33:18-30。
出版:《普世價值與華人文化交談:請教老子,談談說說喝杯茶》,精選本欄,創新演繹,英中對照。德慧發行,本社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