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道用和道體

2019年8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35章原文: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白話

人若能夠掌握那無形無象、至廣至大之道,天下都要投靠他。他能使人人生活安泰,不受擾害。音樂和美食可吸引路人止步,來聽來嚐。道說出來,人嚐了,卻是淡而無味;看了,無形無象;聽了,無聲無息。可是把道用之出來,卻永不枯竭,效用無窮!1

淺說

本章一如其他篇章,談到「道」時,一下說成有,一下說成無;一時具體,一時渺無。前者如:「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用之不足既」。後者如:「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因為老子在講述兩個不同境界的道——道用和道體。
道用是表現,道體是本體。老子從用知體,所以未嘗分辨二者本質之別。
先說「道體」,即道本身之存在。首先設定,我們和自己所認識的宇宙及其中萬物,存在於一個「物」的境界——今日說,我們生存必須具備物質基礎的條件。假如道不存在於物質境界,而在「非物」境界——即是說,道之存在不須具備物質基礎的條件,那麼我們對道便無從認知了。
從老子全書看,道體不是在物質境界。1章:「道可道,非常道。」本章:「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2另11章說,道不能被人觸、摸、視、聽,都想帶出這個領悟。
話雖如此說,道卻可被人「執」——掌握,又被人「用」——體現。為甚麼?這是在道用境界。
這世界如果沒有這個道用境界,人類就像生活在一個黑盒——迷失了——完全沒有文明軌迹可言。
「用之不足既」,是說人類文明只要依存道用法則,就可得到良性而持續的發展。若不依循,將會落得39章所說的毀滅性收場——「裂」、「發」、「歇」、「竭」、「滅」、「蹶」(都是指傾崩覆亡)。
道用,是普及性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日可說成是一種普世價值。《易·繫辭上》說:「百姓日用而不知。」道用將人類文明生活,連結於萬物始源道體,在其恩寵中繁衍不斷。

思考

基督聖教不是從用知體,而是被稱道體之上帝自我啓示,體、用本質乃有別:「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3
如果創造萬物之「上帝」是不可知的道體,那麼人類都在不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在此尋求中,成就出各樣的文明。
道體上帝,永不可知——摩西對上帝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道體)給我看。」上帝回答:「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道用)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道用)……你不能看見我的面(道體),因為人見我的面(道體)不能存活!」4
人看見上帝就不能存活,為甚麼?因為人的存活條件,必須在這「物」的世界。道體上帝在「非物」境界,真正看見上帝的人,不會在此世上了。

出版:《普世價值與華人文化交談:請教老子,談談說說喝杯茶》,精選本欄,創新演繹,英中對照。德慧發行,本社有售。

1意譯主要參梁瑞明。
2吳怡,頁235。
3徒17:24-28。
4出33: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