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你贊成伴讀嗎?

2019年8月    

◇胡明慧

很多父母適逢子女考試期間,不論讀幼稚園、小學甚至中學,都會放假留在家裡監督,並加緊督促他們溫習課本,顯露出著緊兒女學業的心態。然而,現今已不難看見學子在異國生活的蹤影,以及不時會報導有關港生在外地的新聞,父母會否因擔心孩子受到傷害,而千里迢迢追隨相伴?兒女又會不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好意呢?事不疑遲,我們馬上看看受訪者對此題目的想法!

學生心聲

曉明和阿瑩對於「陪太子讀書」的理念, 她們非但絕不認同,甚至認為過於無微不至的呵護,只會變成「怪獸家長」,阻礙下一代的成長。她們認為年青人需要空間獨立成長,家長應適當地「放手」,反而能給子女學習承擔責任。

家長心聲

曉明與阿瑩的家長異口同聲地表示,遠奔他方求學的青少年,應該要學習獨立生活和照顧自己,不過父母始終是兒女最強的後盾及保護網 。
曉明跟阿瑩在沒有家人陪同下,離鄉背井去讀書及生活,到底她們如何獲得身心靈的支援?現在就讓她們分享個人的心跡吧!

磨練中成長

當曉明回想五年前,獨自遠赴加拿大進修英語時,那時的心情充滿開心、擔憂、戰兢和期待,真是五味陳雜。由於第一次出門到非母語的國家生活,父母難免會憂心,母親更牽掛垂淚。故此她常常主動向媽媽訴說近況,與表達思念之情。
隨著離開香港,家人及朋友都不能相伴,曉明會感到孤獨,於是她唯有打開心扉,克服和外籍人士溝通的難關。她仍記得某次因航機經濟艙滿座,在偶然的機遇下,意外升級為商務客位。此時她同鄰座一位商人傾談期間,對方衷心勸勉年青人要多閱讀,以增進知識及擴闊視野。這番肺腑之言已激勵她的同時,亦啟發了在往後的日子。
曉明曾在人生路上迷失,不知道自己追尋甚麼,但從信仰和留學經歷的磨練中,學懂了自我接納與建立自己,個人思維及心理方面皆有增值。

困難中堅持

阿瑩來到英國求學時,期待可以學到有興趣的科目,可是她也憂慮到學習上的適應,與生活模式不同的處理方法。基於語言有別的緣故,使她比本地生用雙倍的時間,於學習及預備功課,以追上學業進度。
幸而阿瑩的姑母日理萬機,她經常到海外工幹,且決定在英國置業,解決了阿瑩在住屋方面的問題。可惜她或許太牽掛卧病在床的父親,加上功課壓力過大,導致身體不適,看了多次醫生也不能解決,最後要回來香港做詳細的身體檢查,才往返英國繼續學業。
阿瑩感恩家人給予海外留學的寶貴機會,讓她人生閱歷變得更豐富,的確在彼邦讀書,會犧牲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正因為如此,才讓自己學懂解決很多的困難,以至獨立能力增強及處事成熟,對於上述的一切,家人也見證著她的成長。
「我身子雖與你們相離,心卻與你們同在,見你們循規蹈矩,信基督的也堅固,我就歡喜了。」(《聖經‧歌羅西書》二章5節) 但願我們能多關心每一位留學生,與細聽他們堅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