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海外升學二三事

2019年8月    

◇伍志婷

今日的香港,青少年到外地讀書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只是面對出國留學與否的問題,就要父母和子女作深入的討論,以了解對方的想法。

當探討的時候,大家要留意:

為人父母的,需保持開放及接納的心態,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即使是不合心意的觀點,亦切勿隨即指責,待他們表達完畢,可將一些的意念,放入個人分析後的意見內。
做兒女的,則要體諒父母對自己的看法和憂慮,若他們的觀念與自己不同,應抱持耐性跟他們商討。
切記雙方要保持心平氣和、互相尊重的態度作理性溝通,讓彼此能達成最好的共識。

如決定赴海外求學,請注意:

1) 現時香港主要由業界的自發組織―「香港國際教育顧問協會」,制定指引守則作規管,若選擇該協會的會員之升學中心,商品質素相對地會有保證。
2) 大多升學中心免費提供諮詢服務,而顧問會針對每位學生的成績、個人偏好、擇校取向及家庭狀況等,進行深入研究與評估,然後向學生和家長擬定留學的建議方案。
3) 父母及子女可到各國領事館教育部,查問有關心儀學校的資料,同時還能核實升學中心的信息是不是正確,比方有否學生希望選修的科目、宿舍設備和校舍周邊的環境、學生取得的學歷是否獲承認等,另外也可以直接向學校查詢。
4) 申請前,須向升學中心清楚查問,與索取繳交費用的資料及收費守則,例如服務費申請學校費和其他雜項等(書簿、按金、住宿、接機及延期入學費用……);若申請人未能入學,升學中心扣除的服務費和退款細節等。付清款項後,千萬要保留收據上列明的收費細則,一旦發生問題,能作追討的憑據。
5) 當升學中心提出增收學費或生活費時,學生必須直接向學校查詢,除非是特別情況,否則定下的金額不會輕易被更改。

出國前的準備:

1) 戰勝思鄉病的良方,就是經常與家人和親友緊密聯繫。自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出現,便能夠透過文字、語音,甚至視像通話,可紓解掛念的情緒。
2) 多參與留學生組織或當地華人教會,繼而逐步接觸本地人,這樣不單能有利融入社會,並且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得到他們施以援手。
3) 假若因擔心成績不理想,愧對父母的期望, 除了可尋求學校心理輔導員外, 不妨邀請高年級同學分享過來的經驗, 甚至成為支援,有助減低學業上的壓力。
4) 如果年齡已符合該國勞工法例的規定,且在沒有任何的學業壓力下,希望能賺取使費或者體驗異地工作, 就一定要先徵求父母同意後,才能到校內的就業中心求職或索取資訊。另一方面,要留意個人的簽證是否獲得工作許可。
大家要緊記,無論做任何的決定前,必定要多方位收集充足資料,以免墜入升學和求職陷阱。不過最重要是勿因執著自己的意願,破壞多年建立的親子關係,這實在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