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萬物與道的關係

2019年7月   

老子《道德經》34章原文: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白話

道好像大水泛濫,沒有預定方向,也沒有哪些地方不能到達。萬物倚靠道而生存,道不予以拒絕。道完成了一切而不自居功。道照顧了萬物、養育了萬物而不自主宰。道對萬物,永遠不存私心,不帶企圖,表面看似很卑小。當萬物歸附道時,道不作主宰,這顯出真正偉大。道始終不以自己為大,這是真正偉大。1

淺說

本章從宏觀宇宙,談及「萬物」與「道」。萬物,指全宇宙一切事物,無一不包在內。道,是萬物的來源,也是萬物賴以生存的依靠。
道對萬物富有恩情,在於兩個字:「生」和「養」。有如父母對子女的生養,但道的恩情遠超父母:「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萬物的生存全靠道,但是道對萬物的態度:一是「不辭」,從不推辭,需要什麼,就給什麼。二是「不有」、「不為主」、「不自為大」:道不執着於自己的功勞和該得的擁有權,讓萬物自由自主地生存,好像不屬於自己。
這是因為道對萬物存有一種無私態度,這境界稱為「常無欲」。但正因為道常無欲,所以萬物察覺不到道的功勞,道因此被世人小看了:「可名於小」!
道卻不介意這種「名於小」、「不為主」的不對稱身分,仍很樂意讓萬物得到好處。道「不自為大」,更顯出道之真正偉大,因而「可名為大」,「成其大」。
本章更用「氾」字形容道,即河水氾濫,說明道的影響力廣大無邊。「其可左右」,是說世人不能運用空間概念去理解這道,意即道無處不在。

思考

道無處不在,又對萬物無微不至。試思考:究竟這道是「超越」萬物,還是「內在」於萬物?
前者觀念,有如宗教信仰的造物者。後者卻是說,萬物自我演化而成,道只是存在於萬物之內的一些法則。換一個問法:這個創生萬物、護養萬物,如父如母之道,是在萬物之外,還是只屬萬物一部分?
值得注意,老子不斷歌頌這道自我謙卑:「功成不名有」、「不為主」、「常無欲」、「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可作道德榜樣,他的修詞已把道當成一個外在的主體,世人可去尋求與道相通。如果道在萬物之內,那麼所歌頌的不應是道,而是萬物自身!
基督聖教對道的追尋,與老子方向相近:不是向着這個「物」的世界去追尋,而是要尋找「造物」之主。世人有一種愚昧:「將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2

出版告示:《For a somewhat different Chinese-ness — coffee with Lao Tzu. 普世價值與華人文化交談:請教老子,談談說說喝杯茶》,精選本欄,創新演繹,英中對照。可作文化、通識、英語教材。德慧發行,本社有售,HK$60=。作者:馮煒文、姚錦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