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知.惜. 寶貝兒) 明白別人 限制(中)

2019年7月   

◇翁余惠珠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如何引導孩童明白「將心比己」。他們跟不一樣個性和成長背景的同學,在學校相聚學習,難免會因著差異而產生矛盾衝突,不過這是讓他們學習與人相處、包容、體諒、接納、饒恕的契機。上篇提到,學童A因厭惡學童B「流口水」的「怪異」行為,向群眾發起杯葛,但學童A學會將心比己,明白學童B的限制後,他願意承認過錯,並作出正向行為。接著我帶領他們進入群體,讓他們親自交代事情。
當我領學童A、B回到課室後,我召集同學們,向他們宣佈好消息及好行為。首先學童A公開向B道歉,而B回應願意原諒A;隨之我說道:「A會作出非常好的愛心行動給B,大家想知道這是甚麼?」然後A表示,下次見到B有需要時,會拿紙巾給他。我即時公開讚賞A,以及鼓勵各人也要留心別人的需要,互相幫助照顧。最後,我邀請大家給A和B熱烈掌聲,欣賞他們勇於認錯、願意饒恕、正向的良好行為。A與B當刻滿面笑容,雙方都成了好同學及好朋友。
當我們培育孩童要尊重別人,接受不同的品格,單單的說教未必能令他們明白理解,有時藉著代入法,引導他們倒轉角色,體會對方感受,往往能更有效將這觀念傳遞;之後引導他們尋找改善方法,與「大力」欣賞其積極正面的改善行動,加強他們認定這正確的品格,及持續實踐好行為的動力,營造彼此欣賞獨特,不排斥相異的氛圍。簡言之:將心比己、正向鼓勵。
至於我如何跟學童B對話?又留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