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生命的安頓!

2019年6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33章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白話

認識別人叫聰明,認識自己是悟解。戰勝別人叫有力,能克制自己算堅強。知道滿足乃富有,奮鬥不懈稱有志。固守根據才能持久。1身死而不失去自己精神根據的,壽數才算久存。2

淺解

「知人者智」,這話說出了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條件:要了解和認識周邊的人、事、物。「人」指別人、旁人、外人。交織在我們周圍的,不是物,便是人,人與物又會互相交織成為種種情事。古人少講知物,常說知人,或許是因為生活簡樸,物事簡單,只有人事才複雜,而且掌控物的是人!若從現代文明看,也應包括知「物」。3其實在《禮記·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放在前頭。4
《尚書·皋陶謨》說:「知人則哲。」《孫子兵法》又說,要「知彼知己」,知彼放在知己前。本章卻作出反面論述:認知外界人、事、物的「智」,不及內向反省之「明」。知人有助克勝,只有自知,才能使生命安頓。智,若解作認知能力,明,就是對自己生存的悟解——萬事無常,但我生命仍能安頓於道中!5
本章沒有提過「道」字,其實全章談的,是在道中生活6的人怎能自知。22及24章,從反面談到人的「自我」不濟,會使人「不彰」,即不知真相;「無功」,即沒有功勞;「不長」,即無法領導。本章乃從正面,談到從自知而到達「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人先要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才去解決世界問題。「知足者富」:知道何時停止慾望追求,可得到真正富足。「強行者有志」:用「勤而行之」態度,見41章,把道付諸實行。「不失其所者久」:用固守根據地可得保障的比喻,說明道非虛無,可以久靠,因為「道乃久」,見16章。7「死而不亡者壽」:壽與久同義,8與道同行的人,死而不亡,與道永存!

思考

人若徹悟人生,真的可有如此確據嗎?老子沒有詳述如何做法。但可看看基督門徒保羅,他在信道三十多年後、即將殉道前所說的一番話:「我為這福音……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9基督信道者,尋到了至高之道,義無反顧,從容就義,以完成道。你認為這是一個可羨慕的徹悟境界嗎?
出版:英語大師馮煒文先生精選本欄演繹成書,英中對照:《For a somewhat different Chinese-ness — coffee with Lao Tzu. 普世價值與華人文化交談——請教老子:談談說說喝杯茶》,可作文化、通識、英語教材。德慧發行,本社有售,HK$60=。

1參傅佩榮譯法。
2意譯主要參梁瑞明。
3參吳怡,頁224。
4八條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5明即悟解,參吳怡,頁223。
6參鍾應梅,頁104。
7參鍾應梅,頁103。
8參鍾應梅,頁103。
9《聖經·提摩太後書》1章11-1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