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科學與信仰) 擦鞋者言

2019年5月
◇黃小石

2019年3月29日,筆者前往紐瓦克國際機場搭機往達拉斯去講道。因學校放春假期旅客少,機場安檢也特別快,到了登機閘口比登機時間早2小時,當下遊手好閒,在航站四下遊蕩。忽然看見一個擦鞋站,標價「擦鞋5元,擦靴6元」,儘管便宜,但卻冷清清地沒人光顧。一方面我離登機時間尚早,再者看看自己的皮鞋亦有骯髒,就決定爬上高座(這是方便擦鞋師傅工作),把鞋擦一擦,體面體面。

見證時代變遷

這位師傅是位四十來歲的婦人,穿著深藍色的制服,胸口上面繡著擦鞋公司的招牌。婦人見我光顧她的生意,十分高興,便禮貌地與我搭訕起來。我問她生意好不好,婦人說今天我是她的第一位客人。我問她甚麼時候開張,她說:「九點,我是上早班,今天八點半來到了,下班後得回家照顧女兒。」這時已經10點多鐘,問她何以生意這麼清淡?她說星期五旅客雖多,不過多半是在他們回家的路上,不需擦鞋,也沒時間擦鞋。而且週末的旅客若不是回家,就是出去度假,所以多穿球鞋、拖鞋等便鞋,自然不需擦鞋了,有時一天只有一、兩個客人。她說不知道今天為何旅客這麼少,我告訴她「這是由於大學正放春假,再過三天才開學。」聽後她接著點點頭。
她說紐瓦克機場有三個擦鞋站,在星巴克咖啡總店對面的擦鞋站生意最好,在C2 航站的最差。之後,她又說現在的便裝旅客愈來愈多,穿皮鞋的人愈來愈少,擦鞋的生意難做。多年來,我常在世界各大機場出入,從而知道四十年前搭機的旅客,穿著都很正式,個個西裝革履(早年搭乘飛機,像是去音樂會一樣的正式),跟現在的旅客是完全不一樣。

有關鞋子故事

鞋的起源很早。根據《漢語大字典》的定義,是穿在腳上,走路時著地的東西,沒有高筒。高筒的皮鞋稱為「靴」;鞋字本是「革」字部,意味著早期的鞋子以皮革製作。皮製的鞋又稱為「履」,草做的稱為「屝」,麻做的稱為「屨」,木做的稱為「屐」。最早出土的鞋子約有六千年的歷史,在我國商周期間已有穿鞋的制度,到漢朝卻變得更講究,比方朝服穿靴,燕服穿屨(朝服是官員上朝時穿的禮服,燕服是平日閒居時穿的便服)。現代人並沒有這些規矩了。
鞋子在古時多在泥土地上走,不免沾滿污穢和塵土,(當時的人去別人家中,不必先擦鞋,但是需要脫鞋、洗腳。)所以當年摩西在西奈山與上帝面對面的時候,上帝叫摩西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他那時所站的是「聖地」,亦代表當上帝要用摩西為祂的器皿,而器皿應當是潔淨。如今回教徒要進清真寺的時候,仍需要把鞋子脫下放在門外。目前在許多中東的國家(例如伊拉克),拋鞋打人是代表極度的污辱,皆因鞋子是代表污穢。2008年12月,美國總統小布殊訪問伊拉克,在記者會上伊拉克記者柴迪(al-Zaidi),曾向他丟鞋表示最大的侮辱。有關他的行為,在《聖經》裡有此描述,「摩押是我的沐浴盆(也作洗腳盆),我要向以東拋鞋。」(《詩篇》六十章8節)摩押、以東,是以色列的鄰居(在死海的東邊與南邊的居民),這是輕蔑的意思。《馬太福音》中記載施洗約翰說:「我就是給祂提鞋也不配。」當時提鞋代表最卑微的工作,施洗約翰說自己微不足道之事,不配為主耶穌做,相比現在有些「神的僕人」,若不是體面的大事,便不屑一顧的心態,真是天壤之別。

擦鞋工二三事

我問她是從哪裡來?她說廿年前從巴貝多(Barbados)來美國找工作,有三個孩子。她說自己住在Jersey City,可是房租愈來愈貴,負擔不起,想搬家。她又問我去哪裡,為甚麼穿皮鞋?我說自己是個傳道人,往達拉斯去講道。她點著頭,然後問我有沒有去過巴貝多?「曾去過一次」我回應道,跟著她說:「那裡很漂亮,還有當地的人比天氣更和善,不像在紐約的美國人,你是去那裡傳道嗎?」我搖搖頭,不好意思說我是去那裡旅遊。
她擦鞋很仔細。其實我懂得一些擦皮鞋的講究。這是在我大學畢業後,於軍中服役的時候,學會了一手燙衣服、擦鞋子等「金玉其外」的表面工夫。眼看這位擦鞋師傅一出手,就知道是個受過訓練的行家,她先用毛刷把鞋子上下刷一遍,除去鞋面上的灰土,再用濕毛巾把灰垢擦乾淨。然後她塗上一種馬鞍皂(皮革清潔皂),做進一步的清潔,接下來塗上鞋乳(shoecream)以保護皮革,最後塗上鞋臘(shoewax)沾一點點水,之後打光,(當時憲兵則用口水,效果似乎更佳)。她拍拍我的鞋子,滿意地點點頭說:「好了。」
對於擦鞋的收費,紐瓦克機場比起其他地方特別便宜,如亞特蘭大國際機場的價格擦鞋7元、擦靴8元,或舊金山國際機場的價格8–25元,價錢較為低些,而最貴的機場是倫敦希思羅機場,那裡開價12-14英鎊(相當於17-20美元)。只是擦鞋師傅的收入,基本上是靠客人給的小費賺錢,至於公司方面便視乎要價抽取多少錢,比方公司要價6或7元,客人給10元,他們可得3、4元的小費,若要價8、9元,客人同樣給他們是10元,小費變相少了。最糟糕的情況是公司要價5元,客人給他們5元,再找些零錢做小費。
最後,我拿出一張10元鈔票說:「給妳,不用找了,謝謝。」,隨即她回應道「非常感激,上帝祝福你。」對我而言,這不是小費,而是學費。我帶著她的祝福,穿著閃亮的皮鞋,走向閘口候機。正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