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江山如話) 逆光如何飛翔

2019年5月
◇李碧如

台灣電影《逆光飛翔》拍於好幾年前,最近偶然網上看到,竟全無過時之感。
故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片中飾演失明鋼琴手的就是黃裕翔本人。電影從他離家北上進大學開始,講他怎樣逐步克服困難,適應陌生的學習環境,期間遇上愛跳舞的小潔,小潔因為經濟原因放棄舞蹈,在賣飲料的店子打工,結果,當然是失明人反而給了開眼人勇氣去逐夢。「逆光」就是背向人人視為理所當然的現實,「飛翔」就是展翅追夢。
電影拍得很勵志,裕翔彈的琴也動聽,加上台灣現代舞者許芳宜客串擔演舞蹈指導,她的肢體動作充滿力量和美感,讓整齣電影看來十分賞心悅目。
身體殘障的人追夢當然比普通人困難,但如果好像裕翔那樣從小就知道自己的天份,追夢的目標也就十分清晰。只是,對許多年輕人而言,最大問題反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甚麼特長,更別說發掘天份了。現在的教育模式,只照顧佔多數的中等學生,資優生與學習能力弱的都被忽略,不少父母也只敢跟大隊走,不管孩子資質都強塞進大學裡就算完成教育責任。對孩子將來要走的路,也總是以專業人士為目標,最好做醫生律師,如果選擇從事藝術工作,恐怕站出來反對的必是以愛之名窒礙孩子自由飛翔的父母。
也難怪,中國人「搵食大晒」的觀念深植人心,父母怕孩子失去競爭力,怕孩子只顧追夢而「搵唔到食」,所以,當孩子在大學選科時,誰敢輕率亂選?香港父母讓孩子學音樂舞蹈繪畫,只為升學刷一張亮麗履歷,若孩子真的以此為志,父母不大吃一驚繼而反對才怪。
要年輕人敢於逆光飛翔,除了天份,還得過父母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