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聖經》群芳 與香港女性

2019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明慧、廖恵堂、唐泳欣、伍志婷、黃熾明、陳錦壽、梁家如、周簡豔珍

男 性因體力而在原始文明裡,有較大的發揮,這種「優勢性循環」下去,令現今縱然男女平等,卻很少社會不是男性較主導的,舊約《聖經》所記,也顯出了這一特點。演化到新約時代,窺見女性有更大影響力的端倪。這裡不妨借鑑《聖經》,審視女性的特質,然後對照現今的香港女性。

《聖經》群芳

原始文明裡的女性素質,不離美貌和生育,以夏娃為最。美貌以外,生育力更顯其價值。美貌以亞伯拉罕之妻撒拉,以90歲仍美貌如昔,是凍齡之最。約基別以生育出名,誕下以色列的三大偉人:摩西、亞倫、米利暗。繼而是教養,保羅的好同工提摩太,就是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所出的。即使不得教養,哈拿就把撒母耳獻給上帝去栽培,造就出具影響力的先知和士師。這些素質雖然原始,卻導致相當影響。
女性的特質都從內斂處散發。因著對上帝的敬虔和信心,耶利哥的妓女喇合得救。摩押女子路得忠誠且有情義,她的婆婆拿俄米,堅忍地走過艱辛的命運,卻仍無私地為她著想。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更「尊主為大」;施洗約翰的母親以利沙伯,充滿恩慈與喜樂,盼得主耶穌將臨;先知亞拿84年在聖殿守望救主來臨,並宣講救恩;伯大尼的馬利亞情感細膩,以聽講道伺候主耶穌。她們的氣質何等高貴!
敬虔的婦女也聰明機智,米利暗救了她的嬰兒弟弟摩西,以斯帖的勇氣和判斷力救了全個民族,底波拉是善戰和有審案智慧的。
使徒時代的婦女,多因職業使社會地位提升。百基拉伙著丈夫做帳棚事業,成為保羅的同工。呂底亞賣紫色布致富,令歐洲第一間教會成立。多加在縫紉之外,以「廣行善事,多施賙濟」著名。

香港女性

香港女性的地位漸重,自上世紀60年代起,那時經濟從漁農生產躍起,至輕工業蓬勃,女性體力雖然不及男性,卻當時得令。80年代轉型至服務業,著重談吐和儀表等方面,更適合女性,其優勢可超過男性。使徒時代的女性發展下去,可能是香港這時期的樣子了。
然而男性的「優勢性循環」氛圍仍然瀰漫。女性擔當家庭工作視為理所當然,職場多考慮這塊「無形天花板」,女性就只能當副手。媒體更炒作,視男30歲結婚為合理,卻嘲笑25歲的未婚女性為「剩女」、「敗犬」,對女性極不公平。

生命的實況

這種氛圍多少反映兩性特質的差異。常見劇集裡的女強人角色,付出更多拚搏而出頭後,驀然回首,覺悟空虛,較多會回歸到家庭和愛情裡。當然男性也會,但在家庭裡,男女角色不也各

有差異嗎?

以職場看兩性公平,能客觀地開拓個別的潛能,職場表現可能沒有兩性差異。然而生命不只職場,思維囿於此,就忽略了兩性的基本設定,《舊約聖經》尤其顯出這設定,現今的「港女」特點上也多少反映到。執意公平,恐怕會造成另一種扭曲。
整全地理解兩性公平,或者一位網友的說話會教人深思:「本來就男女不同,非要極大地呼號女人,要一手遮天才是正確,這有何意義?絕對平等是不存在的,否則社會體制是不健全,都成為工業品中,相同的螺絲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