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清明節和復活節有冇得計?

2019年4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楊佩珊、黃熾明、胡明慧、伍志婷、唐泳欣、黃玲玲、梁家如、周簡豔珍

每逢節日,除了放假在家休息,又或出門走走之外,各位有否發現中國傳統的清明節,以及歐美傳入的復活節,是沒有固定的日期。到底它們是如何演算出來?現在,就讓我帶大家去看看吧!

清明節的運算由來

清明節,跟端午和中秋是個截然不同的節日,皆因它不像兩者依照農曆日期為定,反之在差不多的公曆區間變動。為何會有此現象?答案是-清明節屬於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它的運算方法則按地球的自轉,與環繞太陽公轉的變化而定,即冬至後105天或春分後15日。鑑於地球每天的自轉是23小時56分,以致影響節氣的時間(每逢4的倍數便有閏日),所以差異也只會在三天內,這是清明節位於4月4日至6日的原因。

清明節的計算公式:

int[Y*D+C]-L
Y代表年數的最後2個位(如2019年即19),D=0.2422(一個回歸年實際長度為365.2422天,以365天計算,於是每年多出0.2422天),L=閏年數,21世紀C=4.81,20世紀=5.59。
Int是取數字的整數部份(如4.75取為4)
舉例:2019年清明日期=int[19×.0.2422+4.81]-int[19/4]=9-4=5,即4月5日是清明節。

復活節的演算典故

另外,每年的復活節都在3月至4月期間,但每年的日子並非相同。究竟背後的不解之謎是甚麼呢?根據《聖經》或其他文獻,卻無耶穌釘十字架,及復活日期的有關紀錄。不過從《聖經•福音書卷》1記載,耶穌被出賣前,跟最後晚餐的時間推算,當時正是猶太教的逾越節。由於猶太曆法和羅馬帝國,分別以陰曆與陽曆為依據,因此復活節的換算方式,存在了不同的版本。
1.猶太與小亞細亞早期教會,卻遵照耶穌使徒的傳統,於逾越節當天(猶太曆尼散月214日),紀念耶穌復活。
2.小亞細亞以外的教會,均以尼散月14日後的首個主日,定作復活節。
最終在公元325年,舉行的尼西亞大會,議定復活節於春分當天,或其節氣起首個月圓後之星期日。只是因為每個國家和民族的陽曆,仍有著差別,使到還未能統一。直至公元1582年,「格里高利曆」3 (Gregorian Calendar) 經過了改良,且在歐洲各地普及後,復活節的日期才得以一致。以下是有關的運算方法:

復活節的計算方式:

現今復活節的換算方法,是根據教會的曆書作準,春分固定在3月21日,至於該曆法的月圓,相抵是中國陰曆的第14日。大多數的情況下,兩者得出的日期是一樣,當然亦有例外,比如2019年3月21日也是滿月,而今年的春分前一天,方為其曆法的月圓之日,故此4月21日才是復活節。
相信你們對此已經有點認識,這樣便可以知道下次何時放假了!


附注:1《聖經•福音書卷》為《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2尼散月是希伯來曆的一個月份,為猶太教歷一月、猶太國曆七月,長為30天,對應「格里高利曆」的3月至4月間。
3「格里高利曆」,即是我們現行的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