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社論) 遊走在「天堂」與「地獄」之間

2019年4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楊佩珊、黃熾明、胡明慧、伍志婷、唐泳欣、黃玲玲、梁家如、周簡豔珍

清明節與復活節,中西人士都會前往先人的墓地,表達追思之情,是最令人想起「生」與「死」的節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作。他以淺白而寫實的手法,活畫了春寒料峭、煙雨迷濛,人們往來掃墓,被「死亡」的悲傷和陰影包圍,因而情緒低落,欲要借酒消愁的情景。但聖徒保羅談到死亡時,卻沒有悲傷,還充滿了希望:
「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天父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死亡,是每個人肉體生命的終結,古往今來,無人倖免。但無論是清明節或復活節,都道出了人有靈魂,人的肉體死了之後,靈魂卻仍然活著,靈魂生存的境地有兩個──地獄與天堂,這是所有宗教都認同的。雖然,不同的宗教,憑著不同的想像力,對這兩個地方有不同的描述,但大致來說,天堂是美善的樂境;地獄是罪罰的煉獄。
中國的民間宗教,對地獄有恐怖的描寫,香港及星加坡的虎豹別墅,就用塑像、浮雕等工藝,把佛教及民間傳說對「十殿閻羅」、「十八層地獄」的想像及描述,轉化成立體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它所要傳達的訊息,和《聖經》及大部分的宗教相同,是「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當然,在世上說過謊的人,到了地獄,舌頭是否真的被割掉?作姦犯科的人,是否真的會被大石碾身?這些事生人不能證實,死人不能說話,卻具有「警世」作用。為何能產生「警世」作用?因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的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聖經‧羅馬書》一章19節》)
因此,人的靈魂有「通天」的感覺,明白「善惡」,知道「死」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潛意識裡明白,人離世之後,等待著他們的是「審判」;這就是為甚麼人怕「死」。如人死真的如燈滅,能「涅盤滅度」,無意識地永遠歸於沉寂,人又何懼死亡?事實上,人人談「死」色變,除非他們知道,死後靈魂可以到天堂樂境,享受永遠的福樂。
有關天堂,各種宗教有不同的描述,例如:中國傳統描述的天庭,有玉皇大帝、皇母娘娘;仙男仙女、各施其職;有喜有憂、有獎有罰,一看就知道是地上皇權的翻版。其他宗教不一而足,想像出來的「天堂」,每每只是人間「樂事」的延續。像回教的天堂,仍是一夫多妻,男士們當然快樂;但女士們又何必上去,與人共事一夫?
掌管天地萬物的真神,不是人「想像」出來的,而是自有永有,把祂的創造規律、管治模式、律例典章、生命流程……向人啟示。讓人順服遵從,而得著祂的賜福。《聖經‧啟示錄》,不但有天堂、地獄的描述,說到「永生」與「永死」,還說到《生命冊》,這是主耶穌以自己的寶血,塗沒了世人罪孽的表記;凡接受祂救恩的人,名字都記在《生命冊》裡,他們都「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有關「復活」與「死亡」;有關「地獄」與「天堂」,最好是看《聖經‧啟示錄》廿至廿二章。如有看不懂的地方,請到附近的基督教會,向牧師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