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知.惜. 寶貝兒) 好行為獎勵計劃

2019年3月
◇翁余惠珠

早前網上流傳一則帖文:一位空服人員某次在長途機上,遇到一家四口,其中父母縱容兩位小孩在機上亂跑、用腳踏前方乘客椅背,那時他好言相勸,不過孩童媽媽竟惡言反駁,最後被男乘客「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才制止這鬧劇。
有部份家長因過份溺愛子女,以致他們變得自我中心,從而衍生「港爸」、「港媽」、「港孩」。假如父母被這些事例影響,改以嚴厲苛責的方法,放棄勉勵稱讚來管教,則可能推向另一極端,出現了「虎爸」、「虎媽」、「苦孩」。明顯地兩者並不是我們期望的結果。
在我管理功課輔導班的學童時,除了與他們制定清晰的課室規則外,還設立一套「好行為獎勵計劃」,以鼓勵有良好的行為。記得有次我處理一位初小生,起先他在課堂上常常未能端正坐好,不能專心完成功課,有時甚至影響到其他同學。這孩子雖輕微違犯課室秩序,但我不用責備懲罰的方法,反而是以讚賞和獎勵(加分)給乖巧的學生;當他看見別人獲得獎賞後,便開始嘗試行出好的表現(每個人都渴求他人的讚賞及肯定)。若他稍為達標時,我會具體去嘉許他,使他藉著鼓舞的動力,能持之以恆地維持下去,內化為正確價值觀,建成培育優良品格。
其實讚賞和獎勵,只要運用得合宜,也可以成為建立生命的工具。至於讚賞的內容務必要清楚,方能讓小童知道何是何非;而獎勵亦必須要公正,不可隨意或偏坦某些人,才能夠學懂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