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人間有情) 獨處

2019年1月
◇賴子通

美學大師蔣勳認為,拓展大學生的人文視野,最好不過是叫他們上山下海,打開心眼。他認為大學最重要的一課不是「戀愛」,而是「孤獨」(solitude)。只有在孤獨裡,人才會開始愛自己,那個「愛」完整了,才能擴展至父母、兄弟姊妹、朋友,最後才擴大到愛情。
蔣勳在東海大學擔任美術系主任時,給每一位大一新鮮人的寒假作業是:一個人,找任何一個地方住三天,然後寫一封信給他。蔣勳說,現代青年人太受家庭的保護、孤獨感不夠,缺乏獨自面對自己的能力。當一個人住進清幽寂靜的民宿裡,面對藍天大海、翠坡幽谷,思維得以沉澱,不期然會沈思下來,主觀的我蛻變成客體,得到客觀的自我審視,真我從模糊中漸漸澄明。要學生寫信,就是培養他們以筆記與自己對話的能力,養成和自己對話的習慣;人和自己對話的時候就產生反思、內省,是生發智慧的源泉。
孤獨(solitude)和寂寞(loneliness)不同。孤獨又叫獨處,孤獨是主動追尋及享受與自己對話、與宇宙對話。寂寞是被動的,是「不得不」的一種狀態。寂寞的人會焦慮與不安,並且十分渴望擺脫寂寞的狀態。孤獨是人向上的趨勢,是個人淨化提升的過程。寂寞卻是向下的滑坡,消耗生命力與之對抗。蔣勳認為孤獨可以用來抵禦寂寞;擁抱孤獨,才有能力學習高層次的思考。
耶穌重視獨處。常常在公開講道以先,獨自到曠野去禱告。在揀選十二門徒之前,他整夜獨自祈禱。行神蹟餵飽五千人之後,就獨自上山去禱告。有一次,耶穌伸手醫好滿身長了大痲瘋的,並且囑咐他切切不可告訴別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可是耶穌的名聲愈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耶穌立刻獨自退到曠野去禱告,為的是不被聲譽、名望、成功沖昏頭腦。耶穌退下獨處並不單因為有所求,而是借助沉思、內省的氛圍,令他對生活長出敏銳的觸覺,認清形勢,知己知彼,百戰不敗。
很明顯,我們需要獨處,因為我們需要學習面對自己,與自己相處,校正焦距,調整視野,提升自己的心靈質素和境界。獨處不一定需要離群獨居,能安然靜默於斗室,在沉澱的心境中,創出神聖的空間,歸回安息,重新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