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向地球結約

2019年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馮浚軒、楊佩珊、黃熾明、唐泳欣、胡明慧、伍志婷、吳洛曦、陳錦壽、梁家如、周簡豔珍

回顧往時的冬天,才驚覺它已悄悄離我們遠去,這是因為全球暖化效應,漸趨嚴重的原故,導致今日各樣食材價格愈發高昂,各種生物狀態顯得衰弱,各個生活棲息地看起來也不堪入目。地球是孕育我們的母親,可惜我們沒有好好去愛護她,令她喘息地過著餘生,所以我們必須認真與地球訂下誓約。

曾答應彼此擁有糧食
全球暖化其中一大危機是糧食短缺,皆因它引起的極端天氣,以致世界各地糧食生產受到破壞。它除了使食物變異外,亦帶來糧食物價上漲的問題。因此作為農民,理應支持有機耕種,不但種出的農作物更健康安全,且含有較優良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同時也讓地球得以永續發展。此外,我們要善用現有資源(比方太陽能、風能等),及積極研究新的種植方法,令世上不同地方的人,有充足的糧食之餘,對商家來說,應首選本地有機食材,並提倡「本地生產、本地消費」,從而下調食物的價格;至於市民方面,則多採購本地生產的當季食物、實行低碳飲食,以減少吃進口食物與肉類,有助降低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曾答應減低碳排放量
面對減低碳排放量的話題,誠然是個老掉牙,又不得不實行的項目。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特別是人類過度燃燒化石燃料),排碳量越大,表示能源消耗量越多。目前高效率能源、再生能源、節約能源,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使用節能燈泡或燈管;也許會先花費一筆金錢,但從環境影響來計算,卻是小數目而已。另外,處理垃圾要做足分類的回收工作,使到有用的資源能循環再用,舒緩資源開發的速度。還有外出的時候,盡量乘搭集體運輸工具,既可減少汽油的消耗,又能下降碳足跡的數量。

曾答應還牠們棲息地
在大自然裡,每一個生態系統,都有屬於牠們的循環,而當中的連結更是環環相扣。假若出現差錯,便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以下是有關保育生態環境的建議,供各位讀者參考;

海洋方面
促使捕魚業落實休漁期,給魚類有休養生息的機會,以維持長遠的產量。另一邊廂,我們必須時刻監督,各地區(尤其是工廠)的污水排放,確保水質適合海洋生物的繁殖,歸還牠們健康的家。如果水質受到污染,牠們則難以生存。

土地方面
縱然香港土地不足與住房需求,無疑是不能否定的事實。不過在面臨全球暖化的大前題下,就必須作出忍讓,因我們需靠植物來改善環境。

森林方面
為避免砍伐樹木,我們應該善用紙張,購買代替實木的傢俱產品(例如藤製),讓大自然的動植物,擁有適當的居住環境。

我們再次向地球立誓
根據聯合國 IPCC的報告指出,2030 年全球氣溫將會超標,這意味著未來出現極端降雨、嚴重乾旱、熱浪與酷暑等氣候大災難。事到如今,情況已經到達刻不容緩的地步了。來吧,我們一起保衛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