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激動人心之靈歌

2018年1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鄒景雄傳道、楊佩珊、黃熾明、唐泳欣、胡明慧、伍志婷、吳洛曦、陳錦壽、梁家如、周簡豔珍

基督教是發揚自歐美國家,充滿平安愉悅的聖誕音樂,也難免有著歐美色彩。五個世紀前,在非洲奴隸販賣中,奴隸帶著原始基因,來到新大陸信主後,便激盪出嶄新的音樂:黑人靈歌,其中也有聖誕歌。
黑人靈歌融合了非洲節奏、歐洲旋律和早期新大陸的民謠,奴隸的處境都融進其中,發洩對苦難的感受及自由的渴望,還表達出信仰的純潔與堅定。由於處境限制,創作多是即興,信息也簡單,在不暇雕飾及深思下,感情就更顯深摯直抒。演繹以非洲式和應對唱,繼而多聲部合唱,節奏強勁,表現出黑人的音樂天分與素養。
至於聖誕主題的歌曲,則集中在主的降生和歡慶上。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通常是兒童,或四部的教堂詩班娓娓詠來,也只演繹幾個訊息:天使報喜、牧人得報、主降馬糟。另有版本的一段述說,作為罪人尋求主的幫助而得主指引,看來是奴隸身分的感悟。
《Mary Had a Baby》講嬰孩耶穌名為君王、全能策士,受眾人朝拜,卻卑微地生在馬槽,是受苦的人心靈裡一個大能的倚靠。
《Jesus Oh What a Wonderful Child》形容奇妙的孩子謙遜、溫順、柔和,帶來新生命、新希望、新喜樂,令天使歡頌;煞尾用了多個短語:神的羔羊、天國孩子、全能的神、萬王之王,穿插著對主名的呼喊,表達出對基督的渴望。
《Children Go Where I Send Thee》以小孩子配襯嬰孩耶穌,差遣到裹著布的主耶穌,到伯利恆去;每一段鑲嵌著小孩兩個兩個、三個三個……七八個,到保羅和西拉,然後希伯來小孩處,跟著福音書作者……唱到天國與十誡,將歌詞押韻下去,重章疊句的,串連起整個救恩。
《Last Month of the Year》的主線在數算,主降生前的十一個月份,最後點出十二月及瑪利亞,反映出在奴役裡的等待和盼望。
上述歌曲的訊息簡單明確,使演繹者有更多空間發揮,節奏就更強勁,即使清唱也令人容易融入喜樂中,禁不住要起舞。
傳統的聖誕詩歌節奏穩重,氣氛莊嚴,篇幅較長,似乎要把所有訊息都訴盡。黑人靈歌卻不一樣,這是「戴著奴隸的腳鐐跳舞」的成果。儘管當年是一一的限制,今天卻舞得更漂亮更起勁,影響了流行樂壇,神學家潘霍華說:「這是美國的頂尖藝術成就。」
保羅說:「我們若果顛狂,是為上帝;若果謹守,是為你們。」(《聖經•哥林多後書》六章13節)對於習慣安靜的信徒,不妨藉著黑人靈歌,作別一層面的信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