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基督精神·造福世人

2018年1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鄒景雄傳道、楊佩珊、黃熾明、唐泳欣、胡明慧、伍志婷、吳洛曦、陳錦壽、梁家如、周簡豔珍

在三十三年的歲月裡,耶穌對人類從古今中外的歷史,有著非凡的影響力。單以《聖經》為例,已被翻譯成2,527種語言,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籍。
耶穌懷著愛與接納教導人們,何謂尊嚴、憐恤、饒恕和盼望。祂用生命締造歷史,啟迪後人,使他們靈感泉湧,滋潤了藝術、音樂、科學、政治、醫學、教育等;讓上主的國降臨,而非膜拜世界。以下簡略探討耶穌對科學、藝術及教育的影響。

1. 覓得真相的智者:
上帝是科學的創造者,且存在著一個客觀的物質世界,供人研究。《聖經•創世記》第一章中,敘述天父在六日裡創造宇宙,包括光與地上的一切植物和動物。最後祂創造出人類,並授權人們管理地上一切的被造物,讓人自由地認識大自然,探索宇宙,繼而展開科學考查及驗証,逐步得到科學知識。
多年前,聯合國曾用世界著名的蓋洛普民意測驗方法(George Gallup),進行一項300年間,300位最著名的科學家,是否相信「神」(上帝)的調查。當中,除38位因無法查明信仰不計算在內,其餘的262位科學家,非信徒僅是20人,佔了7.6%;至於信徒則有242人,佔總數92.4%,幾乎所有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巨人,比如物理學之父牛頓、天文學家哥白尼和伽利略、電報之父莫爾斯、發明無線電通信的馬可尼、發明麻醉術的莫頓、發現原子重量的道爾頓等等,都在這名單之內。根據部分科學家對宗教與科學,有否衝突關係的文字記載,他們認為兩者間並非是排斥的,既可追尋世界的奧秘,同時能讚歎創造者的偉大。

2. 啟迪世人的鉅作:
古時的社會,除了神職人員及貴族之外,大多數平民百姓是不識字的,亦沒有《聖經》可看。藝術作品的確能幫助許多基督徒,更感受到或理解基督教的信仰,這些藝術作品也有著「傳教」的功能。
其中教堂、修道院等的大型繪畫雕塑藝術,更是許多著名的傳世之作,舉世聞名。例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達芬奇,他繪畫《最後的晚餐》,為世人所認識的。另外意大利雕塑家、畫家、建築師米開朗基羅,著名的代表作《大衛》、《摩西》、《創世紀》,壁畫《最後的審判》,規模宏大、人物眾多、形態各異,堪稱人類藝術史上的鉅作。還有同一時期的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基督變容》、《背負十字架的耶穌》、《西斯庭聖母》等,都屬於聲譽卓著的世界美術名品。其實這些流芳後世的作品,是源於耶穌不朽的榮耀。
直到19世紀後,只有少數的一般百姓,才有《聖經》可看,又或懂得文字內容。在這樣情況之下,與《聖經》相關的藝術作品,成為教化基督徒很好的輔助工具。

3. 以身作則的典範:
儘管耶穌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衪的教導和榜樣,建立了基督教學校教育的根基。衪在(《聖經•馬太福音》五章13-16節)裡,曾以鹽與光的比喻,教導門徒發揮對世界良好的影響。從美國最早成立的138間大學中,就有92間學校創辦人為基督徒。此外,教育對人格成長十分重要,它不但可增長知識,還得以喚醒人的責任感,甚至使命感,以至明白及瞭解人生真諦,不再只看個人利益。因而視野、胸懷,會變得更廣闊,從此能為社會作出貢獻,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