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同一事件發生 情緒反應各異

2018年1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張美儀、黃熾明、楊佩珊、胡明慧、唐泳欣、黃玲玲、吳洛曦、伍志婷、梁家如、周簡豔珍

放眼四周,會發現人類有著不同的膚色,穿著不同的衣服,說著不同的言語……還會做一些令人驚訝的行為!有時恐怖殘忍,有時慷慨崇高,甚至會選擇犧牲生命。根據心理學家沙維雅(Virginia Satir)1 所言,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令人著迷的資源,例如憤怒、喜悅、恐懼、好奇、無助等情緒,可成為我們滋養、快樂、掙扎、成長和痛苦的泉源。
從(《聖經‧馬太福音》二章1-12節)的經文故事中,很容易找出不同的人,對耶穌出生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開始時,幾個東方博士對事件感到好奇,見到新生的嬰孩─耶穌後,内心充滿歡喜;相反,希律王及耶路撒冷全城的人,卻感到不安;祭司長和文士,卻理智去分析事情。面對同一事件出現,情緒及反應卻因人而異,但我們擁有的情感能量,卻是相同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各人對旁人而言,也是「相同」和「相異」的融合體。當面對與自己類似的人,會易於產生認同,這出自人類習慣與熟悉的事物接近,並排斥陌生。
無論我們認為對方有多相似,也一定存有差異;反之亦然。沙維雅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類似,是互信及安全感的基礎,而彼此的差異可引致困惑。我們之所以相異與相同,是受著許多因素影響,比如家庭背景、成長文化、曾遇上的人和事物,在互動情景裡,彼此影響而產生。相同確實令人舒服,但差異也可激發人內心被封閉的功能發展,帶來很多新鮮有趣、別具意義的經驗。
在此筆者鼓勵大家思索,然後認識您已知或未覺察的部分,這些看似熟悉,卻從未被重視和發展,甚或從不知道其存在的部分。無論它們是好是壞、與人是否相同,都將它們視為您的部分資產。因為我們擁有的一切,代表潛在著新的機會。例如一直相信修讀專業科目才有出色的媽媽,常責備女兒不爭氣,還把所有書本都塗鴉;女兒對媽媽的嘮叨不休,深感抑鬱困擾。當媽媽適當地接納及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察覺到女兒有無限的創意,接著鼓勵她從這方面發展,最後女兒成為一位出色的視覺藝術老師。
其實,每個人或家庭,可發展他們的能量及成長,以提升自我的價值感。願各位能成為一個平衡和諧的完整人。
1維真琴尼亞·沙維雅,《心的面貌》,(台北,張老師文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