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科學與信仰) 人類集體的希望

2018年10月
◇黃小石

集體的優勢
集體是一些不同性質之相關個體的集合。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比方:把許多沙子放在一起形成的是一盤散沙,因為沙子與沙子之間,沒有甚麼特別的交互作用;一盤沙與一顆沙子所不同的,只在數目層面而已,它們特質都是類似的。蔬菜沙津也是由一些不太相干的蔬菜(個體)所集成,這些個體的味道,不會因處在沙津中而有甚麼變化,但是把一些合適蔬菜,拌在一起所形成的沙津,比起單色的蔬菜更為悅目可口,因為沙津是多種蔬菜的集合。
當個體之間有交互作用情形就複雜了。合金是不同金屬的混合物,比方說:鐵。純鐵的塑性與韌性較高,但強度與硬度較低,容易變形,不能承重,所以不是適用的建材。若在鐵中加入適量的鉻、鎳等金屬,這就形成不鏽鋼。不鏽鋼中的鐵還是鐵,鉻還是鉻,但是不鏽鋼卻有一種新的性質,成了世上最重要、極堅固的建材。這是由於不同成份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不鏽鋼有一百多種,有的抗酸,有的抗腐,有的適合做烹飪器材,各顯冶金師的智慧。
樂章是音符的集合體。每個音符代表某個聲音的音階(頻率)、長短、強弱。音樂家將各種音符譜成樂章,於是每個平常的音符就不再平常了:每個音符都各得其所,教人情不自禁、百聽不厭。作曲家可以用音符之間的結構,與聽者的心靈溝通,這不是藉著哪一個音符,而是藉著整體樂章所達成的,所以這集體與個體的本質上就不同了。
此外,把許多(10的11次方)神經元(腦細胞)放在腦袋裡,並讓它們之間有合適的連結,就出現了「思想」。思想的本身不是細胞的特性(沒有哪個腦細胞會思想),但是它們所構成的頭腦卻可以想;這「意識」的產生是宇宙中最奇妙之現象–宇宙知道自己存在了。這些由完全沒有意識的原子分子,所組成的細胞,居然生發出非物質的意識!這是誰的手段?是誰內建於這些簡單的原子分子之特性中,賦予它們可以有產生意識的因素?

集體的弱點
我們都知道把有些不同的個體放在一起,比方「水」與「火」,就會造成一種「水火不容」的光景。若把足夠多的鈾-235放在一起(約15公斤),就產生中子連鎖反應而導致核子爆炸。這類不相容的個體,所形成的集體是不穩定,它遲早總會瓦解。以及由有意識的人,所合成的集體就更複雜了。墨子說:「『天下之人異義』。是以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其人數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而非人之義。」每個人對是非對錯的看法都不同,人愈多,爭執也愈多;世界大同不但是從前沒有,也是一個愈來愈不可能達到的夢想。
人因為各圖己利而形成了幫派、黨派、國家…等等;但是把這些集體與其他這類的集體放在一起,集體與集體之間的利益衝突就難以避免。比方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中、美、英、蘇等國家所形成的「同盟國」,與以德國為主的「軸心國」對抗,當「同盟國」勝利以後,原來的盟友,中、美、英、蘇又因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而分歧為「東西」兩個陣營,產生了「冷戰」的局面。但是在日新月異的武器科技發展下,將來的戰爭已經是不敢想像。人自己已不穩定,還把許多人放在世界上遲早超過「臨界數目」。除非人自私的天性能夠被徹底改變,否則人類集體滅亡的命運是無可避免,但是誰能改變人的天性呢?
到底甚麼才是人的出路?人類自私自利的本性,基本上是出自人與神的疏離,以致落在人性情慾的轄制下:不合、鬥爭、凶殺就進入人的世界,連兄弟、夫妻、親子都可能彼此為仇。於是民攻打民,國攻打國,打仗和打仗之風聲,充斥在今日的媒體中,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血腥的鬥爭史。無怪乎《左傳》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兵器、戰事)絕對不是人的出路。

上帝如何看集體
我們知道無論是古代的哲學,還是現代的科學,都認為萬物都出於「一」。比方老子就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科學家稱這「一」為「統一場」或「上帝粒子」。萬物與人本來是合一的,是和諧的,《聖經》稱這破壞和諧的為「罪」。《聖經》對人類將來的描述,乃是上帝「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祂要將人與人之間隔絕的牆拆毀,並祂要以自己「成為我們的和睦」。
我們個人雖然都不同,但是造物主要把我們像不同的肢體,安置在同一個身體上,合而為一,各自定位,又彼此相依,互相配搭,充分顯出身體的榮美。人不但有不同的肢體:有手有腳,也有類似的肢體:左眼右眼,沒有任何一個肢體是多餘的。比方:左眼右眼相似卻不同,不但形成身體對稱之美,並且又因兩眼的視角不同,故此所見影像也不盡相同,造成了人的視覺有「立體感」,知道物件「小一些」與「遠一些」的不同。我們能夠雙手「捧」東西,是因為我們的左右手相似又絕對不同,有兩隻右手的人,並不會更便利。故此每個肢體不但有用,而且需要用,一個不用的肢體,慢慢就沒有功用了。比方:人若經常少用一隻眼睛,慢慢就成了一個「弱視」的人,那隻少用的眼,漸漸就沒有用了。所以不但身體(集體)需要個體,而個體也只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意義和價值。
集體性質出於個體之間的交互作用。人若只顧自己就必導致彼此的利害衝突,這是人類本性所造成的危機,所以除非人的本性被改變,否則人的集體(人類)總是不穩定。人與萬物既是出自造物主,人至終的歸宿也必是在這位造物主,人與人的和諧起於,人與造物主的和諧是應當。上帝藉著基督的十字架,教一切相信的,都成為新造的人,與上帝和好了。於是人就能擁有上帝捨己的愛(agape),(愛的反義詞就是自私自利),愛是世間最強勁的交互力量,人若能彼此相愛成為一體,這就形成了《聖經》說「上帝的傑作」了。在這人與人糾紛的風暴,愈來愈激烈的黑夜裡,這個新多元的集體,就如岸上那不能被震動的燈塔,帶給人類將來永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