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慨言登六後 明哲保身心

2018年10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伍志婷、黃熾明、胡明慧、吳洛曦、楊佩珊、黃玲玲、唐泳欣、譚皓晶、梁家如、周簡豔珍

「六」與「陸」雙關語,在粵語畢竟比普通話有意思,因為同音。香港60歲退休,戲謂「登陸」,意味著之前的生活形態,是在滄海中浮沉打拼,至此可「登陸上岸」,安度平穩的生活。傳統上60為本命年,標示著不年輕的人生開始另一段里程。定60退休以為是體弱,其實不一定;或者更多的考慮,是社會產業發展的年齡層更替:舊的不去,位子不空,如何會交接得好?當然,年長與下降的生產力相關,有時會被視和自視為無用和負累。

處身陸上•洞明世事
艾力遜的《心理社會發展論》,視65歲以後,為經過掙扎的動勁人生第8階段,是最後的。此刻的回顧如果是正面的,就統整出智慧,否則就落在自我破碎和失望深淵,然而統整不易拿揑。如果當下還是健康而不甘心,發個少年狂與後輩爭一日之長短,反惹個「老不死」之譏,就失去尊嚴。過去幾十年的自我層次太習慣了,在不再屬水的陸地上,懷緬抱弄著已消逝的青春;同儕離世就更感孤寂,心靈抓不住曾經的怡然。
對於再無能為力的曾經滄海,感到坐觀難有作為,但更積極的認知是:可以自我抽離,接受、支持後輩,「世事洞明」由此而生。當然首先要放下雄心,脫去從前俗務纏身時的好惡賞罰,擁抱沒有陰影和黑暗的愛,不憤不嘲地與周遭同沐春風和煦終老。

人生洗煉•60更真切
「登陸」後,知道自己處於出生入死境地的前線,前程就是老化,就要知道自己是人生歷程的先行者,先嚐璀璨後脆弱的實在;相對地,也抗拒一些不真實的安慰和避諱,免得活得不實在。然後洗盡鉛華,正如主耶穌的事工在受試探後才開始(《聖經•馬太福音》四章1-11節),「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聖經•約翰一書》二章16節)是後面經卷的相應解說。當然這種洗煉是整個人生的,卻在「登陸」後更真切地呈現。

保持信心•怡然自得
走近臨界點,不像絕大部分的階段,有無數先行者引導,有如蘇軾的《晚眺》:「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笻;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長亭」是荒郊送行話別之地,要走了,竟沒有人送行,回首卻見前塵景象迥異。另一景象:坐在永遠有精彩互動戲劇上演的觀眾席上,觀眾可隨時佔上前排的空位;到佔上最前排觀賞正酣時,下一個上舞台演戲的主角,竟只有自己一個——沒有劇本或導演的指引——這是演員的來源,上主的規定。
祂特別看重自己子民的表現,「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聖經•哥林多前書》四章9節下)。很多人戰兢地站上舞台,艾力遜認為,兩手正緊抓著整全的自我和絕望兩股重墜,包含過往的榮辱毀譽,以取得平衡。但已接受了基督救恩的智者,在「登陸」後的舞台上,會更有勇氣保持怡然自得,給在海裡打拼的人看。

(附識:文中好些意念來自盧雲(Henri J. M. Nouwen)有關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