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知.惜. 寶貝兒) 求魚男

2018年9月
◇翁余惠珠

緣木求魚——指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用不對的方法,只會浪費力氣卻沒有果效。
我們日常生活也常常犯上這種錯誤,而人際關係也可以出現這問題。今次與大家分享的小男孩主角,他十分重視朋輩關係,為了取得同學歡心和擁戴,他用頑皮、頂嘴、激嬲師長等挑戰權威的行為,吸引朋輩的注意,讓自己受同學歡迎。然而這頑皮固執又不認輸的他,有一次卻在我的課堂中很傷心地哭了起來,令全校教職員都感到驚訝,中間究竟發生甚麼事情?
當日,這男在我課堂時間,我發現他的情緒很憤怒不快,於是我停下所有活動,溫柔地問他發生甚麼事?他說之前的課堂,有同學製造麻煩令全班起哄,他完全沒有參與,但結果是第一個受罰,他為此感到很委屈。我安慰他說:「你一定好嬲好唔開心,同學犯錯,完全唔關你事,但要你受罰……」我跟他分享,我年少也很頑皮,很多時會第一個被罰,所以我很明白他今天的處境。求魚男很需要人明白他、理解他、接納他,他遂用不同方法欲達致目的,然而卻用錯方法,結果適得其反,令人錯看其本性。我首先放下「標籤」,先聆聽他的故事,明白他的委屈後,表示同感同情。當我回應完他,他隨即大哭起來,像把心中的苦情痛楚全哭出來;我擁抱他,告訴他是受傷了,但神很愛我們,會填補我們愛的不足。
之後課堂繼續,他安靜地坐一旁。當他處理完自己的情緒後,他更投入課堂活動。那天我把握此教導機會,向所有同學講解正確的待人處事方法,甚麼是好品行、為何要三思而行,為了減少被人誤解,作對人對己有益處的言行。結果他們明白,全體開始管理自己言行,也懂提醒別人,求魚男亦開始不用挑釁的言詞去征服別人,他用坦誠和愛與各人相交。
最後,邀請大家放下「標籤」,用心聆聽一下兒童的心聲,用愛去接納他們。每當有衝突或問題出現時,我們能否停一步,去除先入為主的印象,嘗試了解真相呢?大家會否知道求魚男在冷靜時,他會為自己惡行感到內疚?也會為自己製造難以補救的錯而自責?讓我們用愛去觀察,尤其這些求魚男,他們背後的故事,或許有很多情緒及感受,需要別人明白理解與接納;當我們用愛和聆聽來替他們包紥傷口,繼而引導他們用正確方法來待人接物,他可以轉化為一個積極正面的好孩童。願意我們同以基督的愛去教養下一代,一同活出豐盛正直的生命吧!